转基因油菜超油2号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郝中娜
作者: 郝中娜;陶荣祥;胡张华;朗春秀;张红志;王连平;陈锦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外源基因流散;生态风险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006-1304
年卷期: 2008 年 16 卷 03 期
页码: 181-1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前,在油菜上培育出的转基因品种主要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的基因漂移受许多因素影响,如释放面积、传粉方式和花期同步率等(浦惠明等,2005;Rieger et al.,2002)。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不同TAIL-PCR通用引物在转基因大豆、水稻、油菜侧翼序列分离中的应用评价. 陈笑芸,汪小福,刘仁虎,张小明,周育,缪青梅,徐俊锋. 2013
[2]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品系W-4高油酸性状遗传分析. 申爱娟,陈松,周晓婴,戚存扣. 2013
[3]转基因油菜W-4 T-DNA旁侧序列分析与事件特异性检测. 申爱娟,陈松,周晓婴,戚存扣. 2014
[4]转基因油菜W-4T-DNA旁侧序列分析与事件特异性检测(英文). 陈松,申爱娟,周晓婴,戚存扣. 2014
[5]5种转基因油菜转化体特异性多重PCR检测方法. 鲁军,李刚,赵建宁,杨殿林,修伟明. 2017
[6]农杆菌介导法将β-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油菜的研究初报. 蓝海燕,王长海,陈正华,田颖川. 2000
[7]加拿大转基因油菜产业化与安全管理现状. 卢长明. 2005
[8]PEG模拟干旱胁迫下非转基因和转csp2基因油菜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谢琳,代其林,王劲. 2014
[9]转基因油菜 W-4 fad_2基因沉默的种子特异性分析(英文). 陈松,彭琦,周晓婴,高建芹,张维,张洁夫,浦惠明,戚存扣. 2014
[10]转基因油菜“超油1号”昆虫的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王连平,陶荣祥,王汉荣,胡张华,茹水江. 2008
[11]转基因油菜筛查阳性质粒分子的研制及应用. 李俊,李夏莹,王颢潜,翟杉杉,陈子言,高鸿飞,李允静,吴刚,张秀杰,武玉花. 2020
[12]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相关基因的PCR检测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浦惠明,戚存扣,张洁夫,陈松,陈峰,高建芹,陈新军. 2006
[13]玉米转座因子Ac转基因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变异. 郭学兰,王汉中,李均,杨庆. 2001
[14]油菜转化体鉴定阳性质粒分子pYCID-1905的研制及应用. 翟杉杉,李夏莹,王颢潜,李俊,陈子言,高鸿飞,李允静,吴刚,张秀杰,武玉花. 2021
[15]全球转基因油菜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展望. 陈明迪,程兴茹,徐博,张海文,王旺田,王友华. 2023
[16]抗除草剂油菜在我国油菜田杂草防治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方小平,陈坤荣,任莉,罗莉霞. 2009
[17]转基因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新种质的获得. 陈松,浦惠明,张洁夫,高建芹,陈锋,龙卫华,胡茂龙,戚存扣. 2009
[18]中国转基因油菜的环境安全性分析. 卢长明,肖玲,武玉花. 2005
[19]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春油菜区主要害虫发生数量的影响. 王满囷,张志春,方小平,张国安,叶大卫. 2009
[20]转基因油菜“超油2号”病害的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王连平,胡张华,王汉荣,茹水江,郝中娜,方丽,陶荣祥.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浙江省不同水稻亚种上稻瘟病菌种群分布及生理小种组成
作者:郝中娜;邱海萍;毛雪琴;柴荣耀;张震;王艳丽;王教瑜
关键词:浙江省;稻瘟病菌;水稻亚种;种群;生理小种
-
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析
作者:毛雪琴;邱海萍;柴荣耀;郝中娜;张震;王教瑜;王艳丽;孙国仓
关键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浙江
-
基于小RNA深度测序的烟草脉坏死病病原分子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莫翠萍;陈锦清;韦学平;崔丽贤;罗婉笛;李金哲;谢慧婷;秦碧霞;蔡健和;李战彪
关键词:烟草;小RNA深度测序;马铃薯Y病毒;重组;叶脉坏死;广西
-
广西番茄花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鉴定
作者:李战彪;莫翠萍;陈锦清;秦碧霞;崔丽贤;谢慧婷;蒋雅琴;汤亚飞;蔡健和
关键词:番茄花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广西;小RNA深度测序;遗传进化分析
-
化学诱变获得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新种质
作者:郎春秀;刘仁虎;郑滔;王伏林;石江华;胡张华;吴关庭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甲基磺酸乙酯;矮秆突变体;遗传分析;赤霉素
-
侵染广西西番莲的双生病毒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
作者:李战彪;谢慧婷;陈锦清;崔丽贤;秦碧霞;汤亚飞;蔡健和
关键词:广西;西番莲;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一品红曲叶病毒;序列分析
-
一株小麦赤霉病生防菌的鉴定及其生防机制初探
作者:张震;邱海萍;柴荣耀;郝中娜;王教瑜;王艳丽;孙国昌
关键词:解淀粉芽胞杆菌;小麦赤霉病;多菌灵协同应用;生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