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春播晚熟制种玉米超高产群体结构创建与生理指标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斌

作者: 郭斌;王友德;赵新成;吴志勇;欧阳伟;吴萍;柳延涛;桑志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密度;化控剂量;产量;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12 年 49 卷 06 期

页码: 990-9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玉米制种实现超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密度×化控量二因素复裂区试验设计,对春播晚熟玉米品种富农22号进行超高产制种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富农22号玉米最适应处理是处理A3B2(密度为9.75×104株/hm2、喷施玉米健壮素675 mL/hm2)制种玉米群体的经济产量最高为18 040.05 kg/hm2,生物产量31 102.5 kg/hm2,单株粒重185.03 g,经济系数0.58,植株与经济性状表现较优;全生育期总光合势535.51×104(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6.31 g/(m2.d)、平均干物质生产率211.2 kg/(hm2.d)。【结论】通过化控来降低制种玉米植株高度可显著改变物质生产、分配的方向和部位,提高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例和转化效率。过稀或过密种植以及化控剂用量少或过量使用都将对创建适宜群体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降低经济产量。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对早熟春玉米南北7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海军. 2021

[2]环境和密度互作对合玉29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牛忠林,靳晓春,蒋佰福,邱磊,吴丽丽,李如来,高洪涛. 2020

[3]密度对不同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吴振兴,李凤海,郭国锦,吕桂华,陈坚剑. 2016

[4]玉米杂交种嫩单14的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刘海燕,马宝新,孙善文,王俊强,浦子钢,韩业辉. 2012

[5]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玉,闫飞燕,吕巨智,范继征,钟昌松,黄忠林. 2015

[6]耕作方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盖志佳,张伟,刘婧琦,蔡丽君,王谦玉,赵桂范,张敬涛,李彩凤,王玉波. 2015

[7]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赵杨,钱春荣,王俊河,于洋,宫秀杰,姜宇博,杨国航,左辛. 2012

[8]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丽,郭虹霞,王创云,王陆军,张丽光,王晋,李永平,韩彦青. 2015

[9]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唐保军,丁勇. 2008

[10]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吴丽丽. 2023

[11]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常程,张书萍,刘晶,赵海岩,王建迎. 2008

[12]不同种植密度对早熟玉米新品种边单3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陈海军. 2011

[13]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小强,武建凯,赵铭森,王若鹏,梁晓红,李娜,任重,寇圆媛. 2015

[14]播期与密度对重庆山区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田红琳,杨华,蒋志成,张丕辉,李晔,周汝平,崔俊娟,许明陆. 2015

[15]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田红琳,杨华,周汝平,周茂林,崔俊娟,张丕辉,李晔,许明陆. 2013

[16]播期与密度对重庆山区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英文). 田红琳,杨华,蒋志成,张丕辉,李晔,周汝平,崔俊娟,许明陆. 2015

[17]适宜重庆地区周年光温资源的玉米栽培技术. 田红琳,许明陆,李晔,易红华,刘春英,袁亮,周茂林,崔俊娟,陈荣丽. 2020

[18]化学调控对高密条件下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 孙宁,边少锋,孟祥盟,赵洪祥,张丽华,谭国波,闫伟平,于玮淇. 2021

[19]不同密度对玉米杂交种几个相关性状的影响. 常程,韩雷,张书萍. 2014

[20]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对密度胁迫的响应. 张前进,曹丽茹,张新,魏昕,魏良明,郭书磊,王国瑞,王振华,鲁晓民.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