祼大麦新品种‘福米麦2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剑锋
作者: 陈剑锋;蓝新隆;张秋英;肖卫洪;张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祼大麦;‘福米麦2号’;秋水仙素;诱变;育种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12-16
摘要: 为了选育适应福建省生态条件的裸大麦新品种,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驻96005’植株得到父本,与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编号为‘04M85’的裸大麦种质材料为母本,杂交培育成裸大麦新品种‘福米麦2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穗大、粒大、较抗白粉病、经济效益高等优异性状,适宜在福建省东南地区种植,于2016年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秋水仙素诱发大麦变异选育新品种是可行的。
分类号: S512.3
- 相关文献
[1]秋水仙素诱变薄皮甜瓜同源四倍体研究. 覃斯华,李天艳,黄金艳,李文信,何毅,洪日新. 2008
[2]~(60)Coγ射线辐照和秋水仙素处理春麦杂种种子对其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张茂银,戚家华,海热古力·阿布力孜,王子霞,郝峥嵘. 1993
[3]扁蓿豆新品系的多倍体诱导研究. 孔舒颖,王照兰,杜建材,胡卉芳,祁治荣. 2010
[4]葫芦科倍性育种的研究进展. 黄金艳,覃斯华,李文信,李天艳. 2007
[5]秋水仙素处理对芦笋“达宝利”四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 鹿志伟,侯晓婉,高建明,张燕梅,周文钊. 2017
[6]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进展. 李万云,李培夫. 2007
[7]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李培夫. 2006
[8]Genome shuffling研究进展及其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张红岩,王青艳,黄日波. 2009
[9]链霉菌诱变育种方法综述. 陈立梅,汪旭,李启云,杨石嶂,杨信东. 2006
[10]马铃薯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刘子瑜,黄先群,唐章林,黄团,李丽. 2010
[11]泾阳链霉菌“5406”高效菌株的诱变选育. 齐鸿雁,尹莘耘. 1987
[12]生防菌株侧孢芽孢杆菌BL-1的诱变选育. 赵云彤,杜春梅,张海秀,时新瑞. 2011
[13]蔬菜空间诱变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桂花,张衍荣,曹健,陈汉才. 2006
[14]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枣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肖蓉,王国平,李晓梅,李春燕,张拥兵,聂爱英,田建宝. 2011
[15]杂交与诱变相结合提高春小麦育种效果的研究. 吴振录,樊哲儒,何中虎,李剑峰,张跃强. 2010
[16]甲基磺酸乙酯处理对豇豆种子活力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张瑜琨,杨净,蔺国仓,任向荣,回经涛,唐勇. 2018
[17]离子注入诱变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向太和. 1994
[18]离子束用于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宋云,张怀渝,畅志坚. 2004
[19]高粱育种工作的回顾. 宋高友,苏益民,陆伟,张纯慎,廖英丹. 1996
[20]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与基因挖掘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张金波,夏善勇,王永斌,谭巍巍,李赵博,肖辉,韩新春,刘昭军.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3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幼苗及田间耐寒性分析
作者:詹鹏麟;张扬;林建新;卢和顶;许静;庄炜;陈山虎;廖长见
关键词:甜玉米;苗期;耐寒性;生理指标;出籽率
-
金边太阳鱼的特点及池塘养殖技术
作者:裴家田;张扬;姜鹏;黄龙;岑锡基
关键词:
-
猴头菇单双杂交法选育新菌株及其菌丝培养特性试验
作者:李凤美;刘连强;张志军;陈晓明;张扬;罗莹;訾惠君;李淑芳;王文治
关键词:猴头菇;单双杂交;杂交育种
-
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张玉梅;丁文涛;蓝新隆;李清华;胡润芳;郭娜;林国强;赵晋铭
关键词: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
优质甜玉米骨干系在低温下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性研究
作者:廖长见;詹鹏麟;张扬;卢和顶;许静;庄炜;陈山虎;林建新
关键词:甜玉米;低温胁迫;发芽率;耐寒性;育种
-
我国丝瓜品种选育与保护现状及DUS测试
作者:钟海丰;钟声远;陈剑锋;陈宇华;林觅;刘中华
关键词:丝瓜;品种选育;品种保护;DUS测试
-
斑鳢ghr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性类固醇激素诱导的响应
作者:吴玉霞;张啸天;张扬;赵建;罗青;刘海洋;费树站;陈昆慈;欧密
关键词:斑鳢;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hr);基因克隆;表达分析;激素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