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冬水田地区杂交水稻的高效施氮策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雄

作者: 姚雄;李经勇;文明;刘代杰;唐永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水田;水稻;施氮量;施氮方式;稻谷产量;氮肥利用率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5 年 5 卷 10 期

页码: 38-43

摘要: 为提高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丘陵山区冬水田水稻的单产水平及氮肥的利用率,实现区域水稻高产高效和生态友好等目标。笔者以大面积水稻生产代表品种‘渝香203’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式对水稻抽穗—成熟期生物产量积累与分配、氮素利用率及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物产量、氮积累总量以及稻谷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水稻的生物产量积累和合理分配,在中氮处理(10 kg/666.7 m2)采用底肥:穗肥=5:5的施氮方式下,水稻茎鞘输出率和转换率均较高,分别达到56.59%和48.59%。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提高氮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率,适宜的施氮比例受施氮量的影响而不同。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大穗高产。兼顾稻谷产量与氮肥高效,重庆冬水田地区杂交水稻的高效施氮策略为纯氮10 kg/666.7 m2,且采用底肥:穗肥=6:4或5:5的施氮方式。稻谷实际产量为9910.68~9940.62 kg/hm2,平均产量为9925.65 kg/hm2。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川东南冬水田单季籼稻高效施氮技术分析. 姚雄,李经勇,文明,肖人鹏,唐永群. 2016

[2]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川西平原区直播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朱从桦,潘世江,欧阳裕元,姜心禄,余俊奇,罗粞,郑家国,李旭毅. 2018

[3]冬水田减量施氮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周兴兵,蒋鹏,徐富贤,张林,朱永川,郭晓艺,刘茂,陈琳,熊洪. 2021

[4]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品种吉优716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对氮肥运筹的响应. 郑土英,刘立龙,赵荣德,徐世宏,江立庚*. 2013

[5]湘南地区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淑军,黄平娜,秦道珠. 2011

[6]广西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施用量的响应差异. 陈桂芬,黄雁飞,刘斌,刘淑仪,黄玉溢,林昔香,唐其展. 2021

[7]氮肥施用方式对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张岳芳,周炜,王子臣,陈留根,朱普平. 2013

[8]应用~(15)N和~(32)P研究水稻对掺合肥料氮磷的吸收利用. 温贤芳,张希忠,陈一珠. 1988

[9]利用同位素~(15)N和~(32)P研究掺合肥料的肥效. 张希忠,温贤芳,陈一珠. 1989

[10]不同施氮量及施氮方式对大豆根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姬月梅,罗瑞萍,赵志刚,连金番. 2017

[11]晋稻8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于晓慧,王广元,李广信,梅青,王国鹏. 2012

[12]生态条件与氮肥运筹对四川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 郑文,樊高琼,汤永禄,黄冠男. 2016

[13]不同栽培方式对杂交中稻产量及冬水田肥力的影响. 张林,熊洪,周兴兵,蒋鹏,朱永川,郭晓艺,刘茂. 2017

[14]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 2019

[15]灌溉模式与施氮方式对北方粳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王悦,吴周周,刘佳欣,周婵婵,王术,贾宝艳,黄元财,王岩,王韵,冯跃. 2023

[16]穗粒肥用氮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书强,杨丽敏,赵海新,杜晓东,周通,薛菁芳,单莉莉,王翠,张献国. 2017

[17]重庆冬水田地区单季籼稻磷钾高效配施方案研究. 姚雄,李经勇,唐永群,甘兴友,张现伟. 2012

[18]稻草覆盖还田对华南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钟旭华,黄农荣,吕国安. 2011

[19]植物益生菌——乳酸菌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与示范. 曹益嘉,文吉辉,唐文艳,王桂林. 2016

[20]氮磷减施对水稻剑叶光合特性、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郭智,刘红江,张岳芳,周炜,陈留根.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