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体细胞无性系粒形指标因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戎

作者: 谢戎;何光华;黄富;李耘;吴丽君;李永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早熟恢复系;体细胞无性系;粒形性状;相关

期刊名称: 湖北农学院学报

ISSN: 1004-3888

年卷期: 2002 年 22 卷 06 期

页码: 481-485

摘要: 以水稻早熟恢复系 40 2的 5 3个体细胞无性系为材料 ,研究其 5个谷粒与 5个米粒形状指标的变异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表现。结果表明 ,来自同一基因型的 5 3个体细胞无性系的 1 0个粒形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异 ,相关分析表明 ,谷粒长、谷粒厚、谷粒长 宽比分别与米粒长、米粒长 宽比呈显著正相关 ,而谷粒厚与米粒宽为显著负相关 ,谷粒宽、谷粒长 厚比与米粒性状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因子分析表明 ,1 0个粒形指标可分为受 4个主因子控制的性状群 ,即米粒形状因子、谷粒形状因子、籽粒厚度因子和谷粒宽因子 ,前 2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66.82 % ,粒长是在这两个主因子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性状。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早熟恢复系体细胞无性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 谢戎,黄富,李耘,吴丽君,刘成元. 2004

[2]水稻早恢402体细胞无性系及其杂种F_1谷粒性状的变异分析. 谢戎,黄富,李耘,吴丽君,刘成元. 2004

[3]水稻早恢402体细胞无性系及其杂种F_1的粒形与碾米品质. 黄富,李耘,吴丽君,刘兴义. 2004

[4]水稻早熟恢复系体细胞无性系测交F_1聚类分析. 李永洪,何光华,杨正林,陶澜. 2002

[5]快速打破水稻早熟恢复系种子休眠方法的探讨. 蒋云伟,赵恒志,黄丽秀,莫千持,范大泳. 2020

[6]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张强,姚国新,胡广隆,汤波,陈超,李自超. 2011

[7]应用RFLP图谱定位分析稻米粒形的QTL. 吴长明,孙传清,陈亮,李自超,王象坤. 2002

[8]多环境条件下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形性状的QTL分析. 戴高兴,翟荣荣,林泽川,王会民,曹立勇,程式华. 2013

[9]利用籼粳交RILs群体的水稻粒形QTLs定位. 刘丹,王嘉宇,柴永山,孙玉友,孙国宏,冯章丽,陈温福. 2015

[10]不同生态地点下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杨亚春,倪大虎,宋丰顺,李泽福,易成新,杨剑波. 2011

[11]水稻早恢402体培后代及测交F_主要性状的变异分析. 谢戎,李永洪,何光华,扬正林. 2002

[12]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的变异(英文). 谢戎,杨正林,刘成元,李永洪,桑贤春,何光华. 2010

[13]水稻早恢402体培株系产量与种子及米质性状的典型相关. 谢戎,何光华,黄富,吴丽君,李永洪,金良. 2003

[14]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特性分析. 吴长明,金润洲. 1991

[15]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的变异. 杨正林,刘成元,李永洪,桑贤春,何光华. 2009

[16]水稻体细胞再生植株后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 沈革志,章振华. 1990

[17]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及其杂种F_1粒形的遗传变异. 倪万贵,刘成元,闫运得,丁国祥. 2004

[18]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及其杂种F1粒形的遗传变异. 倪万贵,刘成元,闫运得,丁国祥. 2004

[19]水稻新品种吉粳81选育报告. 侯春香,金成海,王景余,方秀琴. 2004

[20]水稻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间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郑家奎,何光华,阴国大.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