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芽苗茶饮料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俊

作者: 李俊;卢扬;赵刚;向达兵;陈中爱;刘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营养;风味;抗氧化活性

期刊名称: 食品与机械

ISSN: 1003-5788

年卷期: 2019 年 35 卷 07 期

页码: 187-1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通过对发酵前后苦荞芽苗茶饮料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总黄酮、氨基酸、挥发性化合物、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后芦丁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槲皮素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有稍许降低,总黄酮含量从(120.6±1.9)μg/mL微降至(114.6±1.7)μg/mL。苦荞芽苗饮料中包含6种必需氨基酸(EAA)和11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发酵后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为38.32%,EAA/NEAA为62.13%,显著高于发酵前。分离鉴定出8类54种挥发性物质,发酵前含有46种,发酵后含有43种,通过发酵,阈值较低的芳香性风味物质含量明显提升。发酵后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升高,乳酸菌发酵可以提高苦荞芽苗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

分类号: TS275.4

  • 相关文献

[1]微波处理对食品风味及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崔亚鹏,张国治,张康逸. 2020

[2]谷物饮料的研究进展. 张瑞,刘敬科,常世敏,刘俊利. 2023

[3]蓝鳍金枪鱼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与主要风味分析. 赵玲,胡梦月,曹荣,刘淇,孟凡勇. 2023

[4]猪肉肉质和风味的提高与改善. 李文刚,焦福林,吴志娟,闫益波,申超,隋超. 2011

[5]养殖地域和商品规格划分对大菱鲆营养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庄小妹,郭全友,郑尧,魏帮鸿,杨絮. 2023

[6]谷物茶品质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周雷,隋勇,祝振洲,李书艺,许锐,施建斌,蔡沙,熊添,蔡芳,梅新. 2023

[7]畜禽汤类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马美湖,李高阳. 2011

[8]植物基发酵乳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马晓艳,万霞,陈亚淑,张梦珂,汪超,邓乾春. 2024

[9]不同原料配比对发酵型鸡肉黄豆酱营养及风味的影响. 龙正玉,邹金浩,杨怀谷,任国谱,曹清明,唐道邦. 2024

[10]基于GC-MS联用技术分析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分变化. 王悦齐,李春生,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吴燕燕,赵永强,魏涯. 2018

[11]酸豆乳饮料的研制. 宋芳芳. 2017

[12]发酵方式对海南可可豆特性和风味的影响分析. 房一明,徐飞,谷风林,初众,谭乐和,赖剑雄. 2012

[13]不同降酸方法对桑果酒的降酸效果研究. 王香君,夏川林,吴劲轩,夏文银,殷浩. 2023

[14]益生菌发酵南瓜籽工艺优化及产氨基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刘战霞,李文琦,杨慧,吴宏,贾文婷. 2023

[15]风味莲藕泡菜的加工工艺. 王毓宁,李鹏霞,胡花丽,李志强,孙新菊,孙德坤,刘慧堂. 2013

[16]发酵条件对木薯嫩梢腌制蔬菜营养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张金泉,张振文,谭婉碧,林立铭,余厚美,王琴飞. 2023

[17]龙须菜风味海藻酱的加工工艺优化. 杨贤庆,夏国斌,戚勃,李来好,陈胜军,郝志明. 2013

[18]硫甙脱毒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菜籽粕的效果. 吴正可,刘国华,蔡辉益,常文环,郑爱娟,张姝. 2018

[19]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江津津,梁兰兰,林婉玲,林金莺. 2017

[20]蓝莓果酒发酵工艺条件及品质研究. 刘小莉,仇小妹,王英,张丽霞,李莹,周剑忠.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