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付斌

作者: 付斌;王炽;胡万里;闫辉;倪明;李枝武;陈兴位;陈安强;金平忠;姬为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有机替代;水稻种植;水土环境;农学效应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3198-32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等氮量有机替代在水稻生产中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生产的有机替代方式,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洱海流域进行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等氮量100%化学氮肥处理(CF)、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处理(FM)和等氮量100%有机肥处理(CM)。系统分析水稻生育期内田面水和土壤无机氮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水稻产量和氮素养分利用农学效应。【结果】水稻返青期(移栽后0~7 d)是防止田面水氮素流失的关键风险期,各处理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FM(20.92mg/L)>CF(20.07mg/L)>CM(8.60mg/L)>CK(6.82mg/L),田面水硝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CM(5.83 mg/L)>CF(3.63 mg/L)>CK(3.14 mg/L)>FM(2.98 mg/L)。全量有机替代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降低水稻返青期田面水铵态氮浓度42.23%,增加硝态氮浓度134.11%。水稻孕穗期(移栽后31~60 d)是水稻土硝态氮淋溶流失的关键风险期,水稻土硝态氮平均含量:CF(11.37 mg/kg)>CM(10.66 mg/kg)>FM(8.71 mg/kg)>CK(7.11mg/kg),等氮量有机无机配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FM处理分别较CF和CM处理降低23.39%和18.29%。等氮量有机替代的FM和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籽粒吸氮量,FM处理增幅分别为9.30%和45.28%,CM处理增幅分别为7.85%和16.51%;等氮量有机替代(CM和FM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贡献率(增幅31.83%和37.20%)和氮肥农学效率(增幅42.22%和50.00%)(P<0.05)。【结论】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可减少尿素施用量,稳定水稻生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

分类号: S141%S511

  • 相关文献

[1]施用畜禽有机肥对辽河三角洲养蟹稻田水土环境的影响. 黄河,吕小红,杜萌,王东阁,刘冰,崔洺霖,隋鑫. 2021

[2]饲用抗生素替代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 刘新勃,于继英,刘世杰. 2016

[3]猪粪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水稻农学效应、安全效应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综合评价. 纪洪亭,周炜,郭智,刘红江,陈留根,郑建初,吴田乡. 2021

[4]氮肥农学效应与环境效应国际研究发展态势. 张亦涛,王洪媛,刘申,刘宏斌,翟丽梅,雷秋良,任天志. 2016

[5]京郊露地蔬菜废弃物原位还田的农学效应研究. 刘本生,杨岩,孙钦平,李吉进,许俊香. 2018

[6]不同腐熟度鸡粪在蔬菜上施用的农学效应研究. 周新伟,常志州,沈明星,陆长婴,王海候,施林林,陈凤生,马艳. 2014

[7]四川盆西平原一季中稻最佳肥料效应研究. 秦鱼生,向运佳,杨晓蓉. 2015

[8]有机废物好氧发酵腐殖质形成机理及农学效应研究进展. 郭小夏,刘洪涛,常志州,陶秀萍,靳红梅,董红敏,朱志平. 2018

[9]农田合理施氮量的推荐方法. 张亦涛,王洪媛,雷秋良,张继宗,翟丽梅,任天志,刘宏斌. 2018

[10]水稻侧条施肥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冒辛平. 2019

[11]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技术及其装备设计. 朱铮涛,张彬,刘德桃,陈益民,黎勉. 2020

[12]桂东南地区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分析. 谢锋,何俊,陈海凤. 2020

[13]苏北沂沭河流域水利建设资源的重置(1800-1965)-以水稻种植进退为视角的考察. 周红冰,王思明. 2020

[14]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 高雪冬,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李灿东,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1

[15]亟待破解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迟缓的难题. 张文毅,袁钊和,金梅. 2011

[16]采用有机水溶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梅青,王广元,李广信,于晓慧. 2015

[17]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朱相成,张振平,张俊,邓艾兴,张卫建. 2015

[18]水稻种植投入产出状况分析——基于CD函数视角(英文). 高雷. 2012

[19]水稻种植投入产出状况分析. 高雷,彭新宇. 2012

[20]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朱相成,张振平,张俊,邓艾兴,张卫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