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佀国涵

作者: 佀国涵;彭成林;袁家富;夏贤格;程建平;徐祥玉;贾平安;谢媛圆;周剑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秸秆还田;氨挥发;田面水NH4+-N浓度

期刊名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360-3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稻虾共作模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基于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研究冬泡无秸秆还田、冬泡+秸秆还田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以期为评估稻虾共作模式稻田氮素损失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水稻季氨挥发量占当季施氮量的5.84%~6.49%,主要发生在水稻基肥期和分蘖肥期,且以分蘖肥期氨挥发损失占分蘖肥比例为最高;相对于冬泡秸秆不还田处理,冬泡+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基肥期氨挥发通量和氨挥发损失量,但在分蘖肥期和穗肥期的氨挥发损失量有降低趋势;在冬泡+秸秆还田基础上养殖克氏原螯虾,基肥期氨挥发损失量降低15.01%,但穗肥期氨挥发损失量增加29.09%,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氨挥发总损失量与冬泡+秸秆还田处理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4+-N浓度、田面水pH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见,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虽然未降低氨挥发总量,但改变了不同施肥期氨挥发特点,这为优化稻虾共作模式下施肥方式和降低稻田氨挥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分类号: S141.4%S511%S966.12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程子珍,范先鹏,余延丰,吴茂前,熊桂云,张富林,刘冬碧,夏颖,张志毅. 2021

[2]氮肥减施与花生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氨挥发、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胡中泽,衣政伟,杨大柳,王安,陈留根,张岳芳,王显. 2022

[3]玉米秸秆添加量对温室土壤氨挥发及辣椒氮素吸收的影响. 吴红艳,于淼,高晓梅. 2022

[4]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徐珊珊,侯朋福,范立慧,薛利红,杨林章,王绍华,李刚华. 2016

[5]长期秸秆还田对典型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及氨挥发的影响. 江晗,王磊,卢艳丽,白由路,王洛斌,徐鹏娜. 2025

[6]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佀国涵,袁家富,彭成林,赵书军,贾平安,何节红,谢雪萍,刘荣. 2019

[7]稻虾共作模式氮和磷循环特征及平衡状况. 佀国涵,袁家富,彭成林,夏贤格,程建平,徐祥玉,贾平安,谢媛圆,周剑雄. 2019

[8]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对不同施氮量下直播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彭成林,袁家富,贾平安,佀国涵,徐祥玉,赵书军,李金华. 2020

[9]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肥力的机理. 佀国涵,袁家富,彭成林,赵书军,徐大兵,喻永冰,谢媛圆,周剑雄. 2020

[10]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朱秀秀,彭成林,佀国涵,沙爱华,袁家富,赵书军,徐大兵. 2021

[11]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直播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彭成林,佀国涵,赵书军,袁家富,吕洪九,徐祥玉,徐大兵,谢媛圆,周剑雄. 2023

[12]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曾华忠,梁益珍,吴庚勇,王大鹏,梁海福. 2022

[13]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佀国涵,彭成林,徐祥玉,徐大兵,袁家富,李金华. 2017

[14]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佀国涵,朱秀秀,彭成林,袁家富,赵书军,徐大兵,谢媛圆,周剑雄,杨小红. 2024

[15]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吴本丽,陈贵生,赵慧敏,王晓健,黄龙,陈静,何吉祥. 2018

[16]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品种与栽插密度对双季杂交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曾华忠,吴庚勇,梁益珍,陆静丹,周维永,李经成. 2025

[17]广西稻虾共作模式下"双季稻+"生态高产综合种养技术. 曾华忠,吴庚勇,陆静丹,梁益珍,周维永,李经成,王大鹏. 2024

[18]生物质炭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氨挥发的作用效应研究. 王海候,沈明星,凃荣文,严慧霞,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 2014

[19]玉米与不同植物间作对田间氨挥发的影响. 聂胜委,陈源泉,隋鹏,高旺盛,黄坚雄,李媛媛,熊杰,史学朋,吴雪梅,孙自广. 2011

[20]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及阈值探究. 唐良梁,李艳,李恋卿,陈义,吴春艳,唐旭.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