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眼斑芫菁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旭

作者: 刘旭;罗孝贵;杨刚;刘昌华;陈松;陈庆东;李超;易春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眼斑芫菁;温度;土壤含水量;最适温湿度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9 年 12 期

页码: 2896-28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芫菁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昆虫,眼斑芫菁又名黄黑小斑蝥,是我国药典中收录的一种重要的动物药。但是斑蝥的规模化人工饲养技术尚不成熟,成为限制斑蝥素类药物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之一,因此,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斑芫菁规模化饲养技术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2个基本条件对眼斑芫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实验室内饲养眼斑芫菁,设计了5组温度和5组土壤含水量连续饲养眼斑芫菁6代。【结果】在实验中未发现眼斑芫菁滞育越冬虫态,每年可在室内繁殖3个完全世代。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30℃下孵化率高于其他处理,达到90.01%;32℃下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但与30℃下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12%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各发育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卵的发育历期最短(32 d),且孵化率最高(90.11%),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结论】综上所述,在实验室内30℃的温度条件和12%的土壤含水量是眼斑芫菁卵、幼虫及蛹的发育最适环境。结果对眼斑芫菁的规模化饲养繁殖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芫菁的生物学研究及今后斑蝥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分类号: S899.9

  • 相关文献

[1]不同土壤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的萌发生长特性. 井乐,伊风艳,石凤翎,高翠萍. 2015

[2]秸秆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土壤水热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姚凡云,曹玉军,王虹霏,吕艳杰,刘志铭,魏雯雯,岳玉兰,王永军. 2020

[3]不同处理方法对蒲公英种子萌发的影响. 宋双,孙嘉欣,张怡. 2016

[4]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梭梭、假木贼、盐穗木群落土壤呼吸特征比较. 张丽萍,陈亚宁,李学森,张丽华,黄湘. 2009

[5]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甲虫解除冬眠影响作用. 何江,丁新华,岳荣强,李新辉,吐尔逊,郭文超. 2014

[6]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刘硕,李玉娥,孙晓涵,万运帆,高清竹,秦晓波,马欣. 2013

[7]膜下滴灌条件下棉田耕层土壤中盐分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赖波,蒋平安,单娜娜. 2006

[8]生物可降解型自控缓释尿素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林海涛,江丽华,刘兆辉,张文君,郑福丽,王梅,宋效宗. 2009

[9]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刘慧霞,王康英,郭正刚. 2011

[10]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生物量沿环境梯度的变化. 王长庭,曹广民,王启兰,景增春,丁路明,龙瑞军. 2007

[11]不同整地方法对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洋,于希臣,郭小坡,李传本,李宏霞,党旭辉,王洪昆,刘立国,张静. 2003

[12]基于负水头下一维土壤水分入渗含水量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 郭华,邹朝望. 2007

[13]半干旱区深松垄作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闫伟平,边少锋,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李海,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6

[14]土壤含水量和不同薄膜覆盖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 詹永发,田应书,杨红,涂祥敏,刘崇政,何建文. 2012

[15]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郭天文. 2011

[16]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孙慧,吴燕,马静,冯怀章,杨茹薇,徐林黎. 2017

[17]受干扰生态系统中土壤质量指示特性的评价. 李树彬. 2003

[18]秋覆膜对旱地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康恩祥. 2011

[19]太行山区常见绿化树种叶片水分组成与耐旱性的相关性分析. 胡亦民,孟建朝. 2011

[20]垄沟种植对土壤水分变化及夏玉米生育的影响. 李亚贞,焦念元,尹飞,郭书亚,王振华,张新,张前进,焦万松,付国占.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