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素半抗原设计及其抗体制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利

作者: 罗利;张静;刘媛;余向阳;马志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川楝素;半抗原;多克隆抗体;ELISA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8 年 41 卷 08 期

页码: 2332-23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获得抗川楝素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建立川楝素的间接竞争酶免疫测定(IC-ELISA)方法。【方法】采用酯化反应合成川楝素的半抗原并经HRMS,NMR及IR鉴定;用混合酸酐法和活化酯法分别合成人工免疫抗原与包被抗原;通过免疫动物获得多克隆抗体。【结果】合成了琥珀酸单酰川楝素(TS)和戊二酸单酰川楝素(TG)2种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和OVA分别偶联制备了2种免疫原TS-BSA和TG-BSA,及2种包被原TS-OVA和TG-OVA。免疫后获得的2种抗体效价达6.4×104和3.2×105。经4种不同包被原-抗体组合优化,以(TS-Ab,TG-OVA)组合建立的川楝素IC-ELISA检测方法,线性检测范围为0.01~100μg·ml-1,检测限达0.03μg·ml-1,抑制中浓度为1.52μg·ml-1;以(TG-Ab,TG-OVA)组合建立的方法,线性检测范围为0.1~100μg·ml-1,检测限达0.11μg·ml-1,抑制中浓度为3.49μg·ml-1。水样中基于(TS-Ab,TG-OVA)组合的川楝素平均回收率为82.4%~106.0%,精密度为1.1%~14.3%。【结论】通过川楝素半抗原的合理设计,获得了高效价的抗川楝素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快速有效的川楝素IC-ELISA检测方法。

分类号: S481.8

  • 相关文献

[1]莱克多巴胺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于洪侠,杨曙明. 2005

[2]莱克多巴胺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杨曙明,朱宇. 2006

[3]氰戊菊酯免疫分析关键试剂人工抗原的合成与应用效果. 姜娟,李培武,张奇,张文,丁小霞,唐国林,张四奇. 2010

[4]亚甲基蓝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黄宣运,杨光昕,史永富,黄冬梅,叶洪丽,蔡友琼. 2021

[5]溴氰菊酯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张献忠,李培武,张文,丁小霞,张奇,张金阳,李涛. 2008

[6]莫能菌素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魏瑞成,王冉,刘铁铮. 2007

[7]氯霉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鉴定. 王自良,张海棠,王艳荣,刘俊伟,吴玉平,柴书军,张改平. 2006

[8]兔抗IVM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魏小娟,张继瑜,张梅,李剑勇,周绪正,李金善,牛建荣. 2008

[9]抗异丙隆多克隆抗体的研制. 李方实,孙峰,刘贤进,崔恒华. 2007

[10]磺胺类药物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 孙俊颖,于洪意,黄显会,高海,杨桂香,曾振灵. 2008

[11]创伤弧菌外膜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古小莉,李永贤,李惠青,陈洁文,李刘冬. 2017

[12]鸡补体受体2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孔子萌,江波,蔡云虹,何后军,李永清,靳换. 2020

[13]PCB77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杜瑞雪,范仲学,郭笃发,李广存,蔡利娟. 2010

[14]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VY~N)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高方方,吴忠义,黄丛林,孙惠生,曾申明. 2008

[15]黄海黄杆菌YS-9412-130低温碱性蛋白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洪义国,孙谧,王跃军,张云波,郑家声,郝建华,王瑞娟,王春波. 2000

[16]草鱼IgM的纯化、标记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田园园,叶星,张莉莉. 2013

[17]抗莱克多巴胺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张红琳,陈昌云,周红霞,于小莲,杨剑波,石国庆. 2011

[18]6-苄基腺嘌呤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鼠源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孟继秋,胡骁飞,王耀,邢云瑞,曹金博,陈琳琳,孙亚宁,张改平. 2021

[19]棉花黄萎菌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其检测棉花体内带菌的应用. 刘翠芳,高广瑞,田世民,蒋继志,鹿秀云,马平,李社增. 2007

[20]玉米赤霉醇完全抗原的制备及质量鉴定. 胡骁飞,邓歌,柴书军,姚静静,孙亚宁,王方雨,邓瑞广,张改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