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熊蜂繁育室内印度谷斑螟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安建东

作者: 安建东;国占宝;李继莲;罗其花;吴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明亮熊蜂;印度谷斑螟;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昆虫知识

ISSN: 0452-8255

年卷期: 2007 年 44 卷 05 期

页码: 83-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 L.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果菜传粉昆虫,印度谷斑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bner)是危害明亮熊蜂繁育的主要害虫之一。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谷斑螟的形态特征与危害蜜蜂巢房的大蜡螟Gallerie mellonellaL.和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 Fabricius明显不同。印度谷斑螟以饲喂熊蜂的花粉为载体传播进熊蜂繁育室,在熊蜂繁育室内可以连续繁殖,1年发生6~8代,且世代重叠。印度谷斑螟幼虫主要以蜂群内的剩花粉为食,当花粉不足时,就开始取食巢房和蜂蛹,对熊蜂的规模化繁育危害较大,每年的5~8月、11~2月为危害高峰期。印度谷斑螟的发育受环境和食物的影响很大,在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60%熊蜂繁育室内,印度谷斑螟的卵期为4d,幼虫期为19~23d,蛹期为11d,成虫期为4~20d。成虫羽化后3~4h即可进行交配,雌蛾交配后当天就开始产卵,产卵期4~10d不等,平均产卵量107.8粒。在熊蜂繁育室消毒期间,食物短缺,印度谷斑螟幼虫进入休眠状态,各龄幼虫均可发生休眠现象。印度谷斑螟不危害蜜蜂,在蜜蜂巢房中不能存活。

分类号: S379.5

  • 相关文献

[1]明亮熊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授粉应用. 安建东,彭文君,吴杰,国占宝,童越敏,李继莲. 2006

[2]熊蜂气管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廖思米,耿金虎,徐希莲,王凤鹤,周祖基,YONEDA Misaho,GOKA Koichi. 2007

[3]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寄生帚梗柱孢霉. 盖云鹏,潘汝谦,徐大高,邓铭光,丁三寅. 2014

[4]黄芪根瘤象的生物学特性. 李建军,周天旺,张新瑞,李继平,惠娜娜,王立. 2014

[5]4个日本砂梨品种的引种特性鉴定与栽培要点. 糜林,束兆林,王全洪,赵亚夫. 2002

[6]亚洲柑橘木虱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及防治. 余继华,黄振东,张敏荣,张宁,李萍,卢璐,杨晓. 2018

[7]蚕豆象的发生与防控研究进展. 来有鹏. 2019

[8]浙江省24个鲜食枣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研究. 任海英,曹靖,郑锡良,朱跃进,梁森苗,张淑文,戚行江. 2018

[9]贵州部分耐旱桑材料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调查. 杨胜特,韩世玉,王文学,胡仕叶,张绍军,徐德涛. 2017

[10]鲜食枣品种在舟山设施栽培引种试验. 郑锡良,任海英,邱立军,张淑文,梁森苗,戚行江. 2019

[11]'印度大果'柠檬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尤桂春,林文忠,武竞超,姚文,郑姗,黄雄峰. 2020

[12]山东省区柳蚕的生物学特性与饲育初报. 聂磊,杨艳,李梅,吕召云,孙猛,郭光. 2021

[13]番茄灰叶斑病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吴媛媛,吕书文,李海涛,邹庆道,张子君,王涛,张逸鸣,王晓峰,张艳玲. 2022

[14]云南省茶园茶谷蛾的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龙亚芹,任国敏,王雪松,罗梓文,龙丽雪,李金龙,曲浩,李晓霞,玉香甩,李云娜,汪云刚,陈林波. 2022

[15]两种观赏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人工饲养初探. 蔡月仙,吴福泉,吴娱明,王森财. 2000

[16]巨膜长蝽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何嘉,高立原,张蓉,陈林,朱猛蒙. 2014

[17]林地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 胡润芳,黄建成,林衍铨. 2003

[18]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 黄诚华,商显坤,潘雪红. 2017

[19]北方切叶蜂的研究初报. 杨桂华,李建平,李茂海,毕良臣,曲文莉. 2002

[20]高山三尖杉繁殖技术. 戚淑威,杨少华,徐中志,侯志江,杨丽云,陈翠.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