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株型水稻叶倾角群体分布的模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晓翠

作者: 张晓翠;吕川根;胡凝;姚克敏;张启军;戴其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叶倾角;模拟;株型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2 年 26 卷 02 期

页码: 205-2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株型因子为参数,建立了不同株型品种水稻叶倾角分布模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的1∶1回归直线的R2和RMSE分别为0.9472和3.93%。用本模型对3种株型、6个冠层高度和7个生长期的水稻冠层叶倾角分布的模拟结果表明,3种株型水稻叶倾角分布不同,紧凑株型的两优培九叶倾角较大,叶片挺立;松散株型的汕优63叶倾角最小,叶片披垂;中间型两优Y06介于两者中间,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同一品种7个生长期叶倾角分布不同,从分蘖期到孕穗期,冠层叶倾角逐渐变大,叶片逐渐挺立;从孕穗期到成熟期,两优培九叶倾角变化不明显,汕优63和两优Y06则逐渐变小,叶片逐渐披散,其中,汕优63尤为明显。同一品种相同生长期的6个冠层高度叶倾角分布不同,随着冠层高度增加,3个品种的分层LAI均减小,两优培九叶倾角变化不大,汕优63逐渐增大,两优Y06逐渐减小。试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实用性。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叶片性状的影响. 陆红飞,郭相平,王振昌,甄博,刘春成,杨静晗. 2017

[2]水稻叶倾角分子机制及育种应用的研究进展. 胡娟,林晗,徐娜,焦然,戴志俊,鲁草林,饶玉春,王跃星. 2019

[3]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估算. 何登骥. 1999

[4]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水稻产量变化模拟. 熊伟,陶福禄,许吟隆,林而达. 2001

[5]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我国水稻产量变化模拟. 熊伟,许吟隆,林而达,卢志光. 2005

[6]水稻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关系的模拟研究. 钟旭华,彭少兵,JohnE.SHEEHY,刘鸿先. 2001

[7]水稻模拟模型在高温敏感性研究中的应用. 沙依然·外力,李秉柏,张佳华,杨沈斌. 2014

[8]基于弯曲变形计算的水稻穗空间形态模拟研究. 丁维龙,刘畅,张玉屏,朱德峰,章谦元,古辉. 2010

[9]循环式谷物干燥机干燥过程的模拟计算和分析. 陈怡群,常春,胡志超,王海鸥,吴峰. 2009

[10]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提取玉米叶面积密度. 雷蕾,李振洪,杨浩,杨贵军. 2021

[11]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及其在F_1代的遗传. 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2005

[12]基于株型的水稻冠层光合生产模拟. 李艳大,朱相成,汤亮,曹卫星,朱艳. 2011

[13]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邹江石,吕川根. 2005

[14]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株型特征比较研究. 解文孝,吕军,韩勇,李建国,刘博,姜秀英,刘军,姚继攀,唐志强,蒋洪波. 2017

[15]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中国超级稻生态育种工程. 黄耀祥. 2001

[16]不同株型水稻对无芒稗的生态控制研究. 徐正浩,余柳青. 2000

[17]水稻株型因子对冠层结构和光分布的影响与模拟. 胡凝,姚克敏,张晓翠,吕川根. 2011

[18]两个水稻亚种间新组合高产形态机理研究. 邓应德,周飞捷,李丹丹,肖层林. 2011

[19]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株型、病害发生程度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代贵金,宫殿凯,陈盈,李海波,刘宪平,于广星. 2019

[20]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向镜,张义凯.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