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氮酮类化合物Penicilone B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良聪

作者: 张良聪;孙丽;陈敏;黄午阳;申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嗜氮酮类化合物;Penicilone B;抗氧化活性;密度泛函理论;抗氧化机理

期刊名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ISSN: 1672-2353

年卷期: 2021 年 02 期

页码: 5-9

摘要: 目的研究嗜氮酮类化合物Penicilone B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其抗氧化机制。方法先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 3种体外抗氧化方法测定Penicilone B的抗氧化活性;再采用DFT进行Penicilone B的分子结构优化,并在M06-2x/6-31+G**水平从分子结构参数、酚羟基解离焓(BDE)、电离势(IP)、前线分子轨道(FMO)等方面分析Penicilone B的抗氧化机理。结果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Penicilone B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100μg/m L时,其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11.62±1.19)%、(22.68±2.81)%,阳性对照维生素C(Vc)的清除率分别为(43.17±3.88)%、(58.73±4.70)%。此外,Penicilone B和Vc的ORAC值分别为(1.06±0.06)、(2.87±0.15)μmol trolox/mg。DFT计算结果表明,Penicilone B的C15位酚羟基易发生抽氢反应; Penicilone B还可能通过直接和活泼自由基结合而终止氧化的链锁反应,A环和B环是主要活性位点。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DFT研究嗜氮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理,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可为进一步研究嗜氮酮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R914

  • 相关文献

[1]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唐华明,蔡伦红,李惠君,王孝仕,孟庆,周守叙,姚永宏. 2012

[2]量子化学计算研究4种甘薯黄酮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构效关系. 张文婷,孙健,钮福祥,朱红,岳瑞雪,张毅,徐飞,马晨. 2022

[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全氟辛烷磺酸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王天润,黎梅,翁瑞,杜沈旋. 2022

[4]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蓝莓花色苷抗氧化活性. 王兰娇,李大婧,张良聪,柴智,何伟伟,黄午阳,包怡红,张钟元. 2020

[5]丁吡吗啉与其苯基类似物的电子结构特征比较. 冯振高,李畅,袁会珠,覃兆海. 2010

[6]离子液体结构对Diels-Alder反应的影响. 马征,张柏松,胡玉峰,董晓霞,徐长英,刘艳升. 2014

[7]儿茶素EGCG与其空间异构体GCG的抗氧化活性和反应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王川丕,诸力,周苏娟,张颖彬,刘新. 2015

[8]蔬菜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杨建兴,宋曙辉,徐桂花. 2009

[9]低氧胁迫下苹果砧木根系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及其抗氧化机理. 李翠英,马锋旺,白团辉,束怀瑞,韩明玉,王昆. 2008

[10]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对水产品的抗氧化研究. 陈小雷,胡王,周蓓蓓,鲍俊杰,裴陆松,吴向俊,李正荣. 2016

[11]柑橘属植物抗氧化活性物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吴丽芬,庞玉新,杨全,袁蕾,韦睿斌. 2014

[12]天然抗氧化剂研究现状. 李文林,黄凤洪. 2003

[13]山楂叶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龚霞,巫永华,刘恩岐,李超,陈尚龙. 2016

[14]吡啶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孙志敏,陈群超,黄建颖,李昂. 2016

[15]两种豆浆制备工艺黄酮类物质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比较研究. 李有宝,华晓曼,陈今朝,胡耀辉,于寒松. 2015

[16]高压脉冲电场对草莓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陈晓婵,赵伟,杨瑞金,顾艳洁,李春阳. 2013

[17]“紫叶甘薯1号”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黄国平,赖来展. 2016

[18]高温下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蒙,张丽霞,黄纪念,宋国辉,艾志录. 2016

[19]松乳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廖国会,龙家寰,秦立新,段婷婷. 2018

[20]适宜热烫条件保持双孢蘑菇片品质和颜色. 李静,李顺峰,王安建,陈瑾,田广瑞.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