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系筛选及机理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薛晓昀

作者: 薛晓昀;冯瑞华;关大伟;李俊;曹凤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双接种;筛选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1 年 30 卷 04 期

页码: 84-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溶磷和生长素分泌的定性测定,从大豆根际土壤及实验室保藏菌株中分离筛选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大豆根瘤菌和促生菌双接种的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提高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作用的促生菌5株。进一步的土壤盆栽复筛实验表明,筛选得到的5株促生菌与大豆根瘤菌进行双接种,能够在阜阳、济宁和延安的3种土壤中明显提高大豆的根瘤数量、根瘤干重、植株干重和全氮含量,并且能够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吸收。溶磷能力定量测定表明,5株促生菌均具有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有的菌株具有较高的溶磷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促生菌发酵液的成分,结果显示5株促生菌具有产生植物激素和有机酸的能力。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所分离的根际促生菌1-3,P7和P13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sp.)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sp.)。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耐高氮优良大豆根瘤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柏宇,关大伟,李力,姜昕,马鸣超,李俊. 2014

[2]VA菌根真菌、根瘤菌双接种对大豆增产效果的影响. 李晓呜. 1992

[3]AM真菌与原生动物在花生上双接种效应初探. 邢礼军,王幼珊,孙焱鑫,张美庆,张有山,林启美. 2001

[4]产生ACC脱氨酶的PGPR种衣剂对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贺字典,闫立英,石延霞,李宝聚,高玉峰,张明珠,孙健. 2017

[5]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英文). 夏艳,徐茜,林勇,陈志厚,孔凡玉,张成省. 2014

[6]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 李琬,刘淼,张必弦,赵宏亮,王永力,刘明,谭贺,许显滨. 2014

[7]多功能植物根际促生菌DD3的功能特性及对大蒜幼苗的促生效果. 张梦琦,陈云云,张熙,邓辉,孙建光,高淼,卜宁. 2017

[8]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英文). 夏艳,徐茜,林勇,陈志厚,孔凡玉,张成省. 2014

[9]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大豆和百脉根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曾庆飞,王茜,陆瑞霞,刘正书,吴佳海,王小利. 2017

[10]大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竞争结瘤能力分析. 王金生,丁宁,吴俊江,刘庆莉,张鑫. 2017

[11]不同土壤类型中大豆根瘤菌解磷能力及其稳定性评价. 王金生,吴俊江,蒲国锋,刘庆莉. 2020

[12]转G2-EPSPS和GAT基因的耐除草剂大豆ZH10-6对田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成,姚俊津,高越,王雅偲,解美霞,赵新,兰青阔,王永. 2021

[13]大豆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系筛选初报. 薛晓昀,冯瑞华,李俊,关大伟,曹凤明. 2010

[14]安徽省北部大豆根瘤菌的分离、血清学分析及田间自然结瘤调查. 樊蕙,徐玲玫,葛诚,崔阵,杨庆芳,李磊. 1993

[15]一株耐干燥大豆根瘤菌菌株的筛选与固氮效果评价. 王鹏辉,姜昕,马鸣超,关大伟,曹凤明,刘尧,康耀卫,李俊. 2020

[16]我国大豆根瘤菌菌剂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大伟,李俊,曹凤明,沈德龙,姜昕. 2010

[17]一种应用luxAB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 李杰,陈丽华,李希臣,朱延明. 2003

[18]大豆根瘤菌对福美双杀菌剂抗性的研究. 窦新田,李晓鸣,李新民,李焕杰,翟伟光. 1993

[19]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乙炔还原活体测定方法的研究. 常从云,孙克用,李奇真,杨孟佩,卢增辉,戴蜀珏. 1989

[20]接种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遗传工程菌株LMG101对大豆的增产效应. 戴小密,刘彦杰,叶小梅,朱万宝,许玲,朱家壁,常志州,黄红英,马艳,俞冠翘.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