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核心种质异黄酮含量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凤杰

作者: 袁凤杰;姜莹;董德坤;朱丹华;李百权;朱申龙;付旭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总异黄酮;异黄酮组分;省份;生态类型

期刊名称: 中国粮油学报

ISSN: 1003-0174

年卷期: 2011 年 26 卷 02 期

页码: 5-8+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大豆核心种质库中的部分夏秋种质,分析了不同品种、省份和生态类型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和12种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总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参试所有品种总异黄酮含量集中分布在1 000~4 000μg/g之间;发现了5个总异黄酮含量大于5 000μg/g的品种。将12种不同的异黄酮组分划分为4大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间异黄酮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大豆异黄酮主成分与总异黄酮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比较不同省份和生态地区的总异黄酮含量和组分含量,发现不同省份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总体来说,黄淮海区域省份内大豆的异黄酮总含量显著高于南方省份内大豆的异黄酮总含量;夏大豆类型品种的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秋大豆类型品种。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组成成分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的含量在不同省份之间差异显著;黄豆黄素苷和黄豆苷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喜肥高产牡丰7号、耐瘠稳产牡豆8号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任海祥,王玉莲,王燕平,宗春美,齐玉鑫,孙晓环,王晓梅,童淑媛,杜维广. 2020

[2]以光周期处理与分期播种试验综合鉴定大豆品种的光温反应. 费志宏,吴存祥,孙洪波,侯文胜,张宝石,韩天富. 2009

[3]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史宏. 2018

[4]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光周期反应的鉴定. 费志宏,贾贞,冷建田,张宝石,吴存祥. 2009

[5]浙江大豆核心亲本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郁晓敏,袁凤杰,傅旭军,朱丹华. 2015

[6]加压溶剂法提取槐角总异黄酮的研究. 张博雅,周丽,王凤荣,陈飞,刘檀,张永忠. 2012

[7]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 梁慧珍,李卫东,方宣钧,曹颖妮,王辉. 2005

[8]中国省份地方保护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贾伟,秦富. 2014

[9]云南野生荞麦种质资源的分布. 王莉花,叶昌荣,王建军. 2003

[10]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Ⅱ.早熟同型系与籼稻生态类型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1

[11]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春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罗爱花,郭贤仕,柴守玺. 2008

[12]广西普通野生稻籼粳性状研究. 李道远,黄勇,林登豪,陈家裘. 1995

[13]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樊明,杨滨齐,李红霞,张双喜,方亮,刘旺清,裘敏,魏亦忠,魏亦勤. 2014

[14]黑龙江春小麦品种对温度反应特性的研究. 郑茂波,丁海燕,谢玉锋,肖志敏. 2014

[15]大豆脂肪酸组份相关、变异特点分析. 宋晓昆,张颖君,闫龙,杨春燕,郑艳艳,蒋春志,荆慧贤,张孟臣,黄占景. 2010

[16]珠江三角洲不同生态类型池塘的能量转换效率. 卢迈新,欧阳海. 1997

[17]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 樊明,杨滨齐,李红霞,张双喜,刘旺清,裘敏,方亮,魏亦勤. 2015

[18]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春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空间格局研究. 肖欢欢,张崇良,徐宾铎,薛莹,刘鸿,李增光,任一平. 2017

[19]亚洲玉米螟不同化性类型的光周期反应. 周大荣. 2000

[20]施氮对不同生态类型谷子品种形态建成的影响. 刘天鹏,许岩,董孔军,何继红,任瑞玉,张磊,杨天育.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