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化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天一

作者: 于天一;孙秀山;石程仁;王才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酸化;酸毒害;耐酸机制;耐酸品种;防治措施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14 年 33 卷 11 期

页码: 3137-31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前我国酸化土壤呈现面积大、分布广及酸化程度高等特点,酸化土壤的结构差、肥力低且有毒重金属含量高,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土壤酸化的成因及危害、耐酸作物品种筛选及耐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土壤酸化防治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方面:(1)进一步研究脱硫技术和好氧堆肥技术,从而减少氮、硫氧化物的排放;(2)研制并推广低成本、肥效持久以及环境危害小的中性(碱性)肥料,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由过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带来的酸化危害;(3)加强作物根际致酸性研究,筛选"耐酸性强、致酸性低"的作物品种;(4)研究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模式及轮作年限对土壤酸度的影响,探索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间作轻简化栽培模式,以缓解由单作豆科作物带来的土壤酸化问题。

分类号: S156.6

  • 相关文献

[1]含硫及含氯化肥对湘南水田土壤酸度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陈铭,孙富臣,刘更另. 1993

[2]牡蛎壳粉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重金属钝化的影响. 罗华汉,柳开,余跑兰,谭武贵,陈燕. 2016

[3]罗汉果芽枯病病菌及防治技术研究. 陈作胜. 2001

[4]不同pH降雨淋溶对原状水稻土土壤酸化的影响. 汪吉东,高秀美,陈丹艳,张永春,许仙菊,宁运旺,胡永红. 2009

[5]南京市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黄莹,景金泉,肖旭,赵荷娟,文蔚明,马建宏,毛久庚. 2017

[6]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廖萍,刘磊,何宇轩,唐刚,张俊,曾勇军,吴自明,黄山. 2020

[7]特贝钙土壤调理剂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和阻控土壤酸化的影响. 柳开楼,熊华荣,胡惠文,周利军,王永明,邹绍文,李大明,叶会财. 2017

[8]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林诚,陈子聪,吴一群,颜明娟. 2020

[9]不同镁肥对柚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影响. 宋洋,刘冬峰,赵泉,郭秀珠,李发勇,林绍生. 2022

[10]茶树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李艳春,陈志鹏,林伟伟,李兆伟,林文雄. 2019

[11]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郜礼阳,林威鹏,张风姬,周巧仪,刘淑媚,熊蔓,凌彩金. 2021

[12]调理剂对茶园土壤和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万青,胡振民,李欢,李荣林,杨亦扬. 2019

[13]秸秆生物炭与减量氮肥配施对玉米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刘慧屿,娄春荣,韩英祚,王秀娟,何志刚. 2020

[14]葡萄园土壤酸化治理研究进展. 李明山,陈鸿才,王静,崔鹏飞,吴江. 2020

[15]中国几种典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汪吉东,冯冰,李传哲,徐聪,吴迪,王磊,张辉,许仙菊,艾玉春,张永春. 2020

[16]华南矿区与非矿区土壤酸化特征及铝形态分析. 吴家龙,郭彦彪,张池,邓婷,王皓宇,杨淇钧,刘青,周波,任宗玲,戴军. 2019

[17]玉米秸秆还田和有机配施提高黑土酸中和容量. 姜勇,张勇勇,李天鹏,王汝振,王聪,张玉革,高洪军,朱平,李慧. 2022

[18]有机肥的碱度及其减缓土壤酸化的机制. 孟红旗,吕家珑,徐明岗,蔡泽江,王伯仁. 2012

[19]不同物料蚓粪对土壤酸度和Cu、Pb化学形态的影响. 周波,唐劲驰,张池,吴家龙,黎健龙,郭彦彪,唐颢,戴军. 2017

[20]不同酸土改良剂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土壤pH值的影响. 孔丽丽,侯云鹏,都钧,尹彩侠,张磊,赵胤凯,李前,刘志全.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