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穗偃麦草DNA导入引起的冬小麦后代性状变异及其遗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欧巧明

作者: 欧巧明;倪建福;张正英;陈玉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长穗偃麦草;花粉管通道;外源DNA导入;性状变异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5 年 25 卷 05 期

页码: 24-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外源DNA导入小麦后引起的性状变异及其遗传规律,应用花粉管通道外源DNA导入技术将长穗偃麦草总DNA导入冬小麦陇鉴127中,调查其后代产生的变异,并进行连续选择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从D1、D2代开始各性状均产生明显的变异,D3代基本趋于稳定。对陇鉴127的4个变异系的方差齐性检验显示主要性状有明显的变化:株高、旗叶面积、单穗粒数变异程度较大;穗长、千粒重性状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变异;分蘖数具有不一致性和不稳定性,易受环境影响发生变异。抗病性鉴定表明,变异后代有个别表现对条锈病免疫或高抗,部分材料兼抗白粉病。说明个别变异材料中已引入了供体抗锈基因,外源基因已进入冬小麦中并得到表达。研究还表明外源DNA导入冬小麦后引起变异的种类多、范围广、幅度大,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具有重复性和一定的趋向性。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玉米自交系外源DNA导入后性状变异的初步探讨. 周柱华,张凤云,徐立华,邱登林,邢燕菊,阴卫军. 2006

[2]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初步研究. 刘萍,张立杰,马宏玮,刘生祥,徐兆桢,李树华,许兴. 2000

[3]大豆黑农33DNA导入水稻恢复系R_(73)的研究. 王文静,刘胜利,闫旭成,贾红梅,战勇. 1997

[4]外源DNA导入水稻西南175引起的性状变异. 宋令荣,黄兴奇,陈利,杜彬,蒋志农,王芳. 1993

[5]小麦抗锈变异体的RAPD分子验证. 秦琳,李杉,崔凯荣,王亚馥,倪建福,周文麟. 1997

[6]外源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及RAPD分子验证. 雷勃钧,李希臣,卢翠华,钱华,周思君,谢纬武,王斌. 1994

[7]外源DNA导入高粱及其后代的RAPD分子验证. 王黎明. 2002

[8]外源DNA导入大豆变异后代的SOD同工酶分析. 刘德璞,袁鹰,庄炳昌. 1991

[9]外源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引起的变异. 雷勃钧,尹光初,王树林,卢翠华,钱华,周思君,张开旺,隋德志,林忠平. 1989

[10]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的研究. 雷勃钧,尹光初,卢翠华,钱华,张开旺,周思君,王树林. 1991

[11]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 林小虎,李兴锋,王黎明,赵逢涛,王洪刚. 2005

[12]小麦-长穗偃麦草矮秆种质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崔淑佳,卢虹,崔雨,高居荣,王洪刚,李兴锋. 2015

[13]小麦-长穗偃麦草7E抗赤霉病易位系培育. 张璐璐,陈士强,李海凤,刘慧萍,戴毅,高勇,陈建民. 2016

[14]四倍体小麦背景中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传递特征. 李海凤,刘慧萍,戴毅,黄帅,张军,高勇,陈建民. 2016

[15]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种衍生后代SNTE0923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 任学军,孙蕾,何莉炜,胡铁峰,孙会改,周印富,林小虎,王洪刚. 2012

[16]小偃麦衍生品系CH7086抗白粉基因的遗传及SSR分析. 詹海仙,畅志坚,刘惠民,张晓军,董春林. 2008

[17]长穗偃麦草EeSnRK2.6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徐蓓,郭丽香,赵昌平,高世庆,唐益苗. 2012

[18]小麦-长穗偃麦草渗入系HMW-GS组成及等位变异分析. 王凌云,武宗信,贾举庆,张晓军,李欣,任文斌. 2018

[19]长穗偃麦草EeDREB2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孙珊珊,杨涛,柳珊,陈京瑞,赵昌平,唐益苗,高世庆. 2013

[20]4种牧草种间竞争力和种间关系的研究. 沈禹颖,李昀,陆妮.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