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太子参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武君

作者: 张武君;刘保财;陈菁瑛;黄颖桢;赵云青;蔡净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太子参;黑斑病;梨黑斑链格孢;多基因序列分析;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中国中药杂志

ISSN: 1001-5302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2732-27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福建省柘荣县太子参黑斑病常于每年4—6月份的多雨季节暴发,为太子参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对该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太子参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依据柯赫法则对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多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鉴定为链格孢属致病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该黑斑病的病原菌为梨黑斑链格孢Alternaria gaisen。其菌落形态、孢子特征以及产孢表型特征与梨黑斑链格孢A.gaisen类似,且由ITS、tef1、gapdh、endoPG、Alta1、OPA10-2和KOG1077这7个组成的串联序列在20个链格孢属真菌的系统发育树上与梨黑斑链格孢A.gaisen聚为一支,最大似然支持率为100%,贝叶斯后验概率1.00。生物学特性表明:梨黑斑链格孢A.gaisen的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5~8,最适培养方式为24 h暗培养,菌丝和孢子致死温度均为50℃处理10 min。由A.gaisen引起的太子参黑斑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该研究结果可为太子参叶斑类病害的诊断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435.675

  • 相关文献

[1]草果三种真菌性叶部病害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包玲凤,杨群辉,张庆,施竹凤,杨明英,杨济达,朱红业,何永宏,杨佩文. 2022

[2]福建太子参紫纹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刘保财,陈菁瑛,张武君,黄颖桢,赵云青,叶京. 2023

[3]太子参酸腐病病原菌白地霉的生物学特性. 陈燕萍,陈梅春,郑雪芳,刘波,肖荣凤,王阶平. 2022

[4]卷丹百合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英文). 吴金平,丁自立,刘晓艳,郭凤领,焦忠久,邱正明. 2014

[5]刺五加黑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魏书琴,沈育杰,孔春雨,秦柏鑫. 2007

[6]6种杀菌剂对2种草莓炭疽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唐冬兰,唐泉,蒋立奔,宋芹芹,曹荣祥. 2022

[7]甜柿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的筛选. 张童,姚立萍,胡玉慈,唐鑫彪,何淑敏,陈清西,文志丰. 2020

[8]福建产太子参氨基酸成分分析. 陈体强,吴锦忠,钱爱萍. 2007

[9]太子参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浅析. 陈选珍,吴英兰,黄露. 2015

[10]太子参壮苗生根及驯化移栽技术研究. 宋丽莎,林茂,文治瑞,周琨,黄永玉,蔡洪芳. 2012

[11]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化学成分分析. 林茂,郑炯,杨琳,陈娅娅,王沁. 2012

[12]连作年限对太子参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冯业强,夏品华,龙健,伍庆,魏进. 2010

[13]太子参提取物影响动物机体抗氧化应激效果的Meta分析. 张炎达,潘慧青,马玉芳,赵齐,施少华. 2019

[14]生物炭和黄腐酸钾对连作地太子参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赵云青,黄颖桢,刘保财,陈菁瑛,张武君,黄冬寿,陈芬. 2021

[15]柘荣县太子参种参块根病虫害的发生率调查与分析. 袁小坦,陈燕萍,朱育菁,袁济端,肖荣凤. 2021

[16]太子参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肖荣凤,陈燕萍,陈梅春,阮传清,朱育菁,刘波. 2020

[17]太子参规范化生产技术与发展思考. 刘保财,陈菁瑛,黄颖桢,赵云青,张武君. 2020

[18]太子参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张炎达,潘慧青,赵军,施少华,李珠金,赵齐. 2018

[19]光照诱导太子参叶片黄化的机制. 刘晓峰,查道喜,朱启法,徐方正,陈洋,张广雨,王学瑛,薛琳,许立峰,张忠锋,徐海清,张洪博. 2022

[20]太子参芜菁花叶病毒时空动态定性初步检测. 赵云青,黄颖桢,陈菁瑛,朱景花,刘保财,张武君.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