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Hz-TDS反射成像技术的玉米种子活力无损检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静珠

作者: 吴静珠;李晓琪;刘翠玲;余乐;孙晓荣;孙丽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种子;种子活力;太赫兹时域光谱反射成像;二维相关光谱;支持向量机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SN: 1000-0593

年卷期: 2020 年 40 卷 009 期

页码: 2840-284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反射成像技术结合广义二维相关光谱法探索玉米种子活力敏感太赫兹波段,并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快速无损判别种子活力的分析模型.实验以中地77玉米种子为例,采用人工老化方式(40℃,100% 相对湿度)将种子样本分批老化0,1,2,3,4天制备不同活力的种子样本,并按照GB/T 3543.4—1995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同时采用T erapluse 4000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及反射成像附件采集上述不同老化程度种子样本的太赫兹光谱图像.由于玉米种子的胚乳和种胚的成分差异显著,为探究种子不同组织在老化过程中与活力的相关性,本实验首先采用双高斯滤波器对THz图像中的像素点光谱消噪、峰峰值差分重构图像增强以及阈值分割等预处理无损提取玉米种子不同组织太赫兹吸光度谱.然后以老化天数为扰动量,针对上述提取的样本胚乳和种胚光谱分别作广义二维相关分析,根据实验中同步谱和异步谱中自动峰与交叉峰位置初步解析,可得到与种子活力关系密切的T Hz波段主要集中在75和36 cm-1区域,同时75和36 cm-1处的光谱信息存在强烈的协同变化且变化方向一致.种子活力与老化天数密切相关,因此根据老化天数分别建立了基于胚乳和种胚吸光度谱的五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用于种子活力定性判别,但是其判别准确率仅为59.34% 和71.28%,表明该模型无法精细划分种子五个活力等级;实验进一步根据GB4401.1—2008以玉米种子发芽率85% 为阈值划分活力高低等级,建立二分类种子活力判别模型,可得胚乳和种胚测试集识别准确率分别可达88.61% 和91.73%,模型性能显著提升,增强了THz技术用于种子活力无损粗筛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太赫兹反射成像技术以其丰富的指纹谱、低能安全以及图谱合一等特性,有望成为单粒种子活力快速无损测定领域一项崭新、有力的补充技术.

分类号: O433.4

  • 相关文献

[1]基于THz时域反射成像技术的玉米种子淀粉分布可视化研究. 李阳,李晓琪,杨佳滢,孙丽娟,陈媛媛,余乐,吴静珠. 2023

[2]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超弱发光与生理代谢的关系. 田茜,段乃彬,李群,颜廷进,戴双,贾文斌,张文兰. 2016

[3]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超弱发光与生理代谢的关系(英文). 田茜,段乃彬,李群,颜廷进,戴双,贾文斌,张文兰. 2017

[4]鱼粉、豆粕样本-样本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判别. 吕程序,陈龙健,杨增玲,韩鲁佳. 2012

[5]基于二维光谱结合深度学习对不同产地杜仲的鉴别. 丁于刚,李鹂,左智天,李佑稷. 2023

[6]九单48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沈利国,赵华. 2007

[7]浅谈降低玉米种子加工破碎率的方法. 魏宏斌,张世全. 2013

[8]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 王亚莉,王兆川,马新春. 2016

[9]2O08年玉米种子市场评述. 佟屏亚. 2008

[10]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玉米种子及效益分析. 柴寿江,方向前,付稀厚,李桂梅,李忠芹,郑军虎,郑在环,邢文志,吕端春,陈侠. 2007

[11]玉米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 马俊华,王自霞,刘建军,梦俊文,赵学梅,周晓梅. 2011

[12]玉米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陈菁. 2015

[13]盐溶蛋白电泳和SSR标记鉴定苏玉20种子纯度的比较研究. 王波,彭宏,罗绪标,郭玲. 2016

[14]国内外玉米种子精选分级技术装备及发展趋势. 李寒松,陈立涛,张晓亮,孔凡祝,贾振超. 2016

[15]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刘建军,马俊华,孟俊文,王自霞,周小梅. 2013

[16]老化玉米种子修复处理后的活力效应研究. 马俊华,刘建军,乔燕祥,王自霞,周晓梅. 2012

[17]套购玉米种子为何难以禁止——基于博弈论的诠释. 王军,梁晓玲,李季刚,戴泉,仲玉贵,孙国华. 2006

[18]我国种子加工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 曹兴乔. 2012

[19]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与CARS算法的玉米种子含水率检测. 王超鹏,黄文倩,樊书祥,张保华,刘宸,王晓彬,陈立平. 2016

[20]基于胚嫁接技术的玉米种子发芽试验研究. 冯汉宇.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