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与生物防治协调控制甘草萤叶甲和甘草蚜虫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治科

作者: 张治科;钱锋利;张蓉;南宁丽;杨彩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草;甘草萤叶甲;甘草蚜虫;协调控制

期刊名称: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0253-2328

年卷期: 2009 年 30 卷 03 期

页码: 80-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很好地控制甘草多发性害虫,针对甘草主要害虫甘草萤叶甲(Diorhbda tarsalis)和甘草蚜虫(Aphiscraccivora),采用不同时期施药和释放天敌,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5月中旬,甘草萤叶甲虫口基数达到4头/株时为防治关键时期,采用苦参碱(8.33μg/mL)进行控制,药后21 d防效可达93.91%,很好地压低了越冬成虫虫口基数;5月下旬,甘草蚜虫开始发生,虫口基数为50~80头/株时释放天敌(3头/m2),此时对甘草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好,可达80%以上.研究对甘草萤叶甲和甘草蚜虫起到了很好的协调控制作用,为建立甘草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435.677

  • 相关文献

[1]甘草胭脂蚧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张治科,周立萍,张蓉,南宁丽,钱锋利,杨彩霞. 2009

[2]稻田养鸭和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协同控制作用. 沈煜潮,郑许松,徐红星,吕仲贤. 2022

[3]不同温度下甘草萤叶甲实验种群生命表. 张治科,杨彩霞,高立原,李月华. 2007

[4]防治甘草萤叶甲生物源农药筛选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治科,南宁丽,张蓉,钱锋利,杨彩霞,孙明舒. 2010

[5]甘草萤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张治科,杨彩霞,高立原. 2004

[6]甘草萤叶甲空间分布型初步研究. 张治科,杨彩霞,高立原. 2005

[7]5种杀虫剂对甘草萤叶甲成虫的敏感性测定. 张治科,杨彩霞,高立原. 2004

[8]我国甘草资源调查与分析. 王玉庆,朱玫. 2002

[9]宁夏甘草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操作规程(试行). 张国荣,蒋齐,张玉进,李生彬. 2004

[10]山西省晋中地区甘草高产优化栽培技术. 刘建军,马俊华,陈志刚. 2011

[11]外源物质对促进甘草结实的影响. 彭云霞,蔺海明,赵贵亮,杜弢,王升元. 2015

[12]6种杀菌剂对甘草褐斑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李建军,周天旺,李继平,惠娜娜,王立,张新瑞. 2013

[13]甘草根及根状茎中甘草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姜晓莉,王保民,李刚,杨粉团,陈喜凤. 2011

[14]响应面法优化甘草固体发酵灵芝产三萜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董玉玮,高甜惠,潘文艺,苗敬芝,曹泽虹. 2016

[15]甘草离体培养物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葛淑俊,李广敏,马峙英,王文全,安金翠,孟义江. 2007

[16]甘草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李淑香,赵明清. 2006

[17]甘肃省甘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李守谦. 2013

[18]Mn2+处理对甘草不同器官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樊国全,杜润清,马生军,毕伟伟. 2017

[19]甘草粗提物对鲫的免疫调节作用. 王文博,方平,林小涛,夏磊,齐长宝,汪建国,孙军. 2007

[20]甘草栽培技术. 贺长福,马慧静,雅努义,多杰卓玛,尹孝萍.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