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不同施用技术对直播水稻氮素吸收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倪竹如

作者: 倪竹如;陈俊伟;阮美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直播稻;15N;氮素吸收;产量形成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03 年 17 卷 02 期

页码: 123-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技术对直播水稻氮素吸收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 ,采用“一基三追” ,即在施基肥的基础上 ,追施苗肥、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技术能促进直播稻均衡生长 ,增加穗数 ,粒数和粒重 ,是一种适合直播水稻高产栽培的施肥技术。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氮肥运筹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赵锋,程建平,张国忠,徐得泽,吴建平,吴继洪,杨兆林,马焕新. 2011

[2]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冯兆滨,冀建华,侯红乾,王萍,刘益仁,刘光荣,刘秀梅. 2016

[3]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胡志华,金千瑜. 2015

[4]应用~(15)N对棉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的研究. 张美良,吴建富,刘经荣,郭成志,邱才飞,占子勇. 2001

[5]用叶面标记态~(15)N研究冬小麦不同叶位氮素的运转. 王之杰,王纪华,赵春江,黄文江,马智红,赵明. 2004

[6]施氮对不同水稻品种~(15)N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李建辉,苍真名,焦峰,翟瑞常. 2015

[7]不同休眠深度对草莓光合特性和15N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 付崇毅,王永,杨叔青,刘湘萍. 2020

[8]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对双季稻田肥料氮循环的影响. 易丽霞,胡跃高,曾昭海,唐海明,肖小平,杨光立. 2012

[9]应用~(15)N和嘌呤估测肉羊微生物N产量的研究. 马涛,刁其玉,邓凯东,姜成钢,屠焰. 2012

[10]西北小麦与豆科绿肥间作体系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生物固氮效率及氮素转移特性. 刘蕊,常单娜,高嵩涓,周国朋,韩梅,张久东,曹卫东,孙小凤. 2020

[11]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氮素去向的示踪研究. 乔江,赵建宁,李玉洁,于雯超,杨殿林. 2013

[12]↑(16)N天然丰度法测量豆科牧草共生固氮的评估. 姚允寅,陈明,马昌Lin,王志东,侯景琴,张丽红,骆永云. 1991

[13]火烧对草地土壤氮总矿化、硝化及无机氮消耗速率的影响. 李玉中,祝廷成,李建东,周道玮. 2003

[14]应用(15)~N示踪研究不同来源氮素在烤烟体内的累积和分配. 谷海红,刘宏斌,王树会,李天福,张云贵,焦永鸽,李志宏. 2008

[15]1株有固氮能力的甘蔗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固氮特性. 欧阳雪庆,杨丽涛,李杨瑞. 2010

[16]高肥力土壤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化肥氮去向研究. 潘家荣,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毛达如. 2001

[17]有机无机肥氮素对冬小麦季潮土氮库的影响及残留形态分布. 李树山,杨俊诚,姜慧敏,张建峰,李玲玲,张水勤,潘攀,郭俊娒,刘恋. 2013

[18]采摘标准与施氮水平对茶树春茶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振梅,石元值,马立锋,伊晓云,阮建云. 2014

[19]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15)N吸收的影响. 李建辉,徐宝安,苍真名,王秋菊,焦峰,翟瑞常. 2015

[20]太湖和滇池流域保护地蔬菜氮肥去向研究. 杜会英,冀宏杰,徐爱国,张认连,程波,张维理.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