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型与鲜食型辣椒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品质成分的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志邈

作者: 李志邈;高成安;叶青静;阮美颖;刘晨旭;姚祝平;万红建;程远

作者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关键词: 辣椒;加工型;鲜食型;VC;辣椒素;氨基酸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46

年卷期: 2025 年 002 期

页码: 64-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辣椒是富含VC等营养成分的蔬菜,根据其利用方式,主要分为加工型与鲜食型。为探究两种类型辣椒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品质成分的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鉴定并定量加工型辣椒P025和鲜食型辣椒P245绿熟期与红熟期果实中VC、辣椒素和17种氨基酸等品质成分,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熟期两种类型辣椒果实VC的含量接近,差异不显著,而在红熟期,鲜食型辣椒P245果实VC的含量显著上升,而加工型辣椒P025果实VC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绿熟期鲜食型辣椒P245果实辣椒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加工型辣椒P025,而在红熟期,鲜食型辣椒P245果实辣椒素的含量显著下降,仅为其绿熟期的11.98%,加工型辣椒P025果实辣椒素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蛋氨酸与胱氨酸在辣椒果实的17种氨基酸中含量最低,且两者之和的占比明显低于氨基酸模式谱标准,是两种类型辣椒的第一限制氨基酸;除此之外,缬氨酸、异亮氨酸的占比也稍低于氨基酸模式谱标准。随着果实成熟,鲜食型辣椒P245果实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红熟果总氨基酸含量比绿熟果升高了57.53%;而加工型辣椒P025果实除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红熟果总氨基酸含量比绿熟果下降了41.21%。综上,随着果实成熟,加工型辣椒P025与鲜食型辣椒P245绿熟果和红熟果中VC、辣椒素、氨基酸等营养和风味品质成分的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

分类号: TS255.7

  • 相关文献

[1]干旱胁迫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及VC含量的影响. 童建华,柏连阳,萧浪涛. 2015

[2]贵州低热河谷地区鲜食型辣椒新组合比较试验. 廖芳芳,胡明文,苏丹,朱文超,付文婷,杨斌,李兴华. 2017

[3]鲜食型辣椒农艺性状比较及新品种筛选. 顾闽峰,郭军,郑佳秋,祖艳侠,吴永成,吴春. 2010

[4]云南鲜食型辣椒组合比较试验. 张芮豪,高磊,龙洪进,杜磊,钟秋月,桂敏. 2019

[5]鲜食型辣椒新品种'辣研201'. 廖芳芳,胡明文,朱文超,苏丹,白立伟,陈林. 2023

[6]辣椒新品种'香辣四号'. 叶勇,管正策,王开猛,张承,邓廷飞. 2024

[7]加工型辣椒新品种'园椒34号'. 杨涛,唐亚萍,张国儒,帕提古丽,王柏柯,李宁,王娟,余庆辉,杨生保. 2020

[8]加工型辣椒新品种辽椒27的选育. 张曦,邹春蕾,王秀雪. 2022

[9]长尖椒类加工型辣椒新品种艳椒11号的选育. 黄启中,黄任中,吕中华,林清,张世才. 2011

[10]加工型辣椒新品种艳椒417的选育. 黄启中,吕中华,黄任中. 2008

[11]加工型辣椒新品种‘艳椒435’. 李怡斐,张世才,杨小苗,蒋晓英,王春萍,林清,黄启中,黄任中. 2018

[12]不同类型辣椒中辣椒素含量测定及辣度分析. 常晓轲,张强,韩娅楠,张涛,刘卫,程志芳,张晓伟,张英,姚秋菊. 2019

[13]4个高辣素辣椒品种在罗甸县的适应性评价. 付文婷,吴迪,何建文,詹永发,黄冬福,范高领,吴康云. 2020

[14]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研究进展. 袁雷,杨涛,张国儒,郭河瑶,唐亚萍,杨生保. 2021

[15]酶联免疫法测定辣椒中辣椒素含量. 杨东顺,梅文泉,龙洪进,黎其万. 2015

[16]不同辣度辣椒资源果实主要性状研究. 陈文超,张竹青,熊科,刘志敏. 2008

[17]辣椒功能保健成分研究进展. 黄科,李宾. 2006

[18]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维生素C、辣椒素及干物质含量的变化. 刘金兵,赵华仑,孙洁波,丁犁平. 2000

[19]贵州25个辣椒主栽品种品质分析与评价. 周鹏,杨娅,付文婷,王楠艺,彭世清,何建文. 2023

[20]辣椒素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陈夏宁,黄菊青,谢正露.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