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文凤
作者: 文凤;孙占祥;白伟;郑家明;刘洋;冯良山;杨宁;侯志研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
期刊名称: 辽宁农业科学
ISSN: 1002-1728
年卷期: 2010 年 05 期
页码: 10-1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普通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种植五种处理方式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渗水地膜覆盖能使玉米产量增加32.66%,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9%,说明渗水地膜覆盖是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式。
分类号: S513.04
- 相关文献
[1]深松耕作对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刘战东,刘祖贵,宁东峰,秦安振,南纪琴,张霄,肖俊夫. 2015
[2]黔中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形态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战东,肖俊夫,张和喜. 2011
[3]旱地不同施肥对冬油菜产量及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俄胜哲,袁金华,车宗贤,郭永杰. 2017
[4]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丁晋利,魏红义,杨永辉,张洁梅,武继承. 2018
[5]不同复种油菜-轮作模式对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谭雪莲,郭天文,张平良,曾骏,刘晓伟. 2021
[6]立式深旋松耕对半干旱区饲草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张绪成,于显枫,侯慧芝,王红丽,马一凡,张国平,雷康宁. 2020
[7]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任永峰,路战远,赵沛义,高宇,刘广华,栗艳芳. 2019
[8]深松深度对南疆滴灌棉田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影响. 王亮,郭仁松,吾买尔江?库尔班,田立文,林涛,郑子漂,徐海江,孔繁阳,崔建平. 2020
[9]不同播期对江苏徐州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轲,张利华,吴世明,张仁祖,张会云. 2020
[10]长期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俄胜哲,袁金华,车宗贤,郭永杰. 2017
[11]深松耕作对夏玉米生长生理指标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刘战东,秦安振,刘祖贵,南纪琴,肖俊夫. 2014
[12]不同畦灌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洪瑜,王芳,刘汝亮,李友宏,陈晨,赵天成. 2014
[13]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刘霞,刘景辉,李立军,田露,马苗苗,王立秋,张磊. 2015
[14]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对保水剂与氮肥的响应. 杨永辉,武继承,吴普特,黄占斌,何方,杨先明. 2012
[15]秸秆覆盖和土壤水分互作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王同朝,李小艳,李仟,王和洲,高国华. 2014
[16]深松耕作下灌溉定额对棉田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王亮,吾买尔江·库尔班,郭仁松,林涛,徐海江,郑子漂,崔建平,田立文. 2022
[17]不同灌水下限与底肥施用对温室番茄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晓森,常晓,孟兆江,张莹莹,张笑培,杨慎骄,吕谋超. 2016
[18]不同类型保水剂对旱作谷子水分利用的影响. 高齐,盛阳阳,赵志伟,王砚涵,张永虎,张永平. 2023
[19]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及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吴普特,武继承,赵世伟,赵西宁,黄占斌,何方. 2010
[20]不同深松时期对旱地春玉米水分利用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阎晓光,李洪,王青水,董红芬,李爱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溶血相关基因缺失降低鳗弧菌感染花鲈的致病性
作者:姜维;周家宇;王雨果;胡存洁;方秀;罗土炎;刘洋;鲍宝龙
关键词:花鲈;鳗弧菌;溶血素;细菌感染;免疫应答
-
鄂东大别山区野生豆科牧草资源调查与评价
作者:熊军波;张鹤山;田宏;陆姣云;吴新江;刘洋
关键词:鄂东大别山区;豆科牧草;植物区系;资源
-
苗期摘叶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邹晓锦;李永铁;徐嘉翼;宫亮;孙孝丹;张银环;王旭东;李月红;杨金泽;吕林辉;王志海;冯良山
关键词:苗期摘叶;玉米;倒伏;茎节;产量
-
种植密度对辽单1211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者:刘洋;蔡广兴;张蕾;董智;董俊;苏建党;张晓鹏;侯志研
关键词:辽单1211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农艺性状
-
新疆制种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收获
作者:刘洋;石玉海;胡圣尧;李斌;董云成;王士国
关键词:制种玉米;玉米果穗;饲料;收获
-
14份乡土狼尾草材料幼苗的耐冷性综合评价
作者:陆姣云;田宏;熊军波;吴新江;刘洋;张鹤山
关键词:狼尾草;抗寒性;生理特性;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
-
N+和Ar+注入红三叶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作者:张鹤山;陆姣云;朱伟;田宏;熊军波;吴新江;刘洋
关键词:红三叶;氮离子;氩离子;诱变;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