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鲟胚胎发育阶段可溶性蛋白、性激素含量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席庆凯

作者: 席庆凯;张颖;刘晓勇;潘鹏;孙大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施氏鲟;胚胎发育;可溶性蛋白;性激素;免疫指标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2095-1388

年卷期: 2015 年 30 卷 04 期

页码: 357-3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胚胎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浓度及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规律,探索胚胎发育阶段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采用生物化学法对施氏鲟胚胎7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蛋白、17β-雌二醇(E2)、睾酮(T)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施氏鲟胚胎发育的卵黄栓期及心搏期胚胎的可溶性蛋白浓度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发育期(P<0.05),孵出前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最高值出现在视泡期,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期(P<0.05);T含量随着胚胎的发育不断降低,17β-E2含量在孵出前期显著升高(P<0.05),二者均在孵出前期有一峰值;ACP活性、GSH含量随着胚胎的发育先降低后升高,CAT活性呈升高趋势,AKP活性变化不大,MDA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心搏期后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在卵黄栓期和心搏期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施氏鲟胚胎发育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性激素合成能力;各种免疫相关酶在胚胎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胚胎在神经胚期的高死亡率与其受氧化损伤较大有关。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不同温度下雌激素对施氏鲟早期性腺发育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张颖,孙大江,曲秋芝,刘海金. 2011

[2]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免疫施氏鲟后的免疫应答反应与保护效果. 周勇,史玉恒,赵建青,代建丽,范玉顶,刘文枝,江南,曾令兵. 2018

[3]人工培育与野生施氏鲟精、卵生物学及胚胎发育的比较分析. 王丙乾,曲秋芝,邱岭泉,马国军,刘洪柏,孙大江. 2003

[4]施氏鲟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研究. 刘洪柏,宋苏祥,孙大江,范兆廷,贾世杰,苏辉. 2000

[5]施氏鲟胚胎发育期中几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张颖,徐式见,徐伟,宋聃,刘晓勇,孙大江,曲秋芝,王斌,夏泳涛. 2016

[6]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子代胚胎发育期的抗氧化酶活性. 张颖,徐伟,孙大江,王斌,许式见,张镜群,胡朝. 2017

[7]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早期发育阶段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刘长琳,刘思玮,赵法箴,陈四清,刘春胜,燕敬平. 2016

[8]转mtlD/gutD基因稻米对大鼠性腺毒性的实验研究. 陈河,王慧中,赵文华,蔡玲斐,王灵均,陈小囡,黄大年. 2007

[9]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赵启南,孟子琪,金海,董润利,赵世华,李长青,莎茹拉. 2019

[10]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朱芷莹,马冬梅,樊佳佳,朱华平. 2019

[11]多氯联苯(PCBs)胁迫下鲫鱼肝脏EROD酶活性与血清性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吴伟,瞿建宏,陈家长,胡庚东. 2006

[12]中草药在促进黄鳝性腺发育中的应用前景. 赵庆凯,邴旭文,丁炜东. 2014

[13]丽江玛咖不同提取物对小鼠性行为及性激素的影响. 曹东,薛润光,顾鉴秋. 2012

[14]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24种性激素. 李向军,于慧娟,冯兵,沈康俊,李冰. 2012

[15]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戈贤平,夏德全,俞菊华. 2002

[16]浅析动物源性食品中性激素残留危害及其残留检测方法. 高旭东,黄鑫,郝宝成,王学红,梁剑平. 2015

[17]神经激肽B对哺乳动物GnRH脉冲发生器的调节. 向伟,谢伟伟,张宝云,康岳华,朱圣琳,蒋嘉靖,吕亚慧,储明星,王凭青. 2014

[18]动物源性食品中性激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高旭东,黄鑫,郝宝成,陈士恩,梁剑平. 2015

[19]薄皮甜瓜性型分化的遗传分析. 吴起顺,杨贵春,韩永忠,王丽,刘海龙,王占海,张海燕. 2013

[20]光照对优质肉鸡性器官发育及其性激素变化的影响. 王钱保,赵振华,黎寿丰,黄华云,李春苗,薛龙岗.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