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北稻区第七代褐飞虱迁飞规律及虫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齐会会

作者: 张云慧;蒋春先;武俊杰;孙明阳;杨秀丽;程登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褐飞虱;迁飞;轨迹分析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08 期

页码: 2039-204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褐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在桂东北稻区不能越冬。近年来,作为次害代的第7代褐飞虱在桂东北稻区频繁暴发,桂东北稻区作为褐飞虱南北往返迁飞的重要通道,研究阐明该稻区第7代褐飞虱的迁飞规律及虫源分布,对第7代褐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意义重大。利用灯光诱捕的方法研究了2007—2010年桂东北稻区褐飞虱的迁飞动态,并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和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Grid Analysis and Display System)对褐飞虱迁入、迁出峰次进行轨迹分析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桂东北稻区第7代褐飞虱每年都会出现2—3次迁飞高峰,虫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在9月底至10月上旬。(2)迁入虫源主要来自江西中西部和湖南中东部稻区,从本地起飞的部分褐飞虱飞行24 h或36 h后能到达广西南部沿海、越南北部和海南等越冬区。(3)925 hPa的温度高则褐飞虱虫量高;盛行东北气流较多的年份,褐飞虱发生严重;微弱的下沉气流和无雨天气有利于褐飞虱的迁飞。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2007年广西早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虫源分析. 芦芳,胡高,王凤英,程遐年,沈慧梅,黄所生,张孝羲,翟保平. 2010

[2]褐飞虱2009年秋季回迁的雷达监测及轨迹分析. 张云慧,程登发,韩二宾,孙京瑞. 2010

[3]福建省白背飞虱前期迁入虫源分析. 沈慧梅,孔丽萍,章霜红,张孝羲,翟保平. 2011

[4]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分析. 张云慧,蒋春先,孙明阳,杨秀丽,程登发. 2011

[5]东北地区粘虫的季节性迁飞行为(英文). 张智,李超,姜玉英,曾娟,程登发. 2013

[6]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早期迁入虫源分析. 孙健,齐会会,张云慧,程登发. 2014

[7]稻纵卷叶螟2010年的一次迁飞过程及其虫源分析. 齐国君,芦芳,高燕,梁居林,蓝日青,张孝羲,翟保平,吕利华. 2011

[8]2010年牧区2代草地螟成虫迁飞的虫源分析. 张云慧,曾娟,姜玉英,程登发. 2012

[9]华北二点委夜蛾种群动态监测及北京北部地区虫源性质分析. 张云慧,姜玉英,谢爱婷,魏书军,程登发,蒋金炜,张方梅,彭赫. 2013

[10]2011年广西兴安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发生动态及迁飞轨迹分析. 蒋春先,张云慧,齐会会,李庆,程登发. 2012

[11]2009年我国小菜蛾迁飞路径典型案例分析. 赵飞,彭宇,常向前,马春森. 2016

[12]2008年广西北部湾稻区稻飞虱初迁入过程分析. 沈慧梅,陈晓,胡高,程遐年,张孝羲,翟保平. 2011

[13]长江中游稻区夏季飞机航捕迁入褐飞虱的轨迹分析. 华红霞,邓望喜,李儒海. 2002

[14]广西兴安地区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迁飞轨迹分析. 武俊杰,齐会会,张云慧,程登发. 2012

[15]近几年我国褐飞虱迁飞的研究概况及RAPD技术的应用. 张晓俊,李三暑,黄玉清. 2001

[16]我国褐飞虱若干地理种群致害性的研究. 李波,何佳春,万品俊,赖凤香,王渭霞,孙燕群,蒋飞琴,陈斌,傅强. 2019

[17]2008年桂北地区稻飞虱特大迁入事件分析. 齐国君,谢茂昌,梁载林,张孝羲,程遐年,翟保平. 2011

[18]滇东南富宁稻纵卷叶螟的迁入过程与虫源地分析. 沈慧梅,谌爱东,赵雪晴,尹艳琼,李向永,韦家贵. 2014

[19]吉林省中西部棉铃虫发生规律及虫源分析. 孙嵬,程志加,赫思聪,苏前富,杨微,周佳春,高月波,雷有荣,王迪. 2020

[20]我国最早发现为害地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时间及其虫源分布. 陈辉,杨学礼,谌爱东,李永川,王德海,刘杰,胡高.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