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抗褐锈病基因Bru1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文凤

作者: 李文凤;王晓燕;黄应昆;张荣跃;单红丽;尹炯;申科;罗志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褐锈病;抗病基因Bru1;分子检测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15 年 41 卷 02 期

页码: 120-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甘蔗抗褐锈病鉴定方法,提高抗褐锈病育种效率。本研究以5个已知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和5个高感褐锈病的甘蔗品种为试材,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酶切体系和循环条件,构建了甘蔗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体系。经反复验证,该体系能高效、稳定、准确地检测出抗褐锈病基因Bru1。22份生产品种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PCR检测结果显示,‘闽糖69-421’、‘闽糖70-611’、‘粤糖86-368’、‘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桂糖11’、‘桂糖21’、‘云蔗71-388’、‘云蔗81-173’、‘云蔗89-151’、‘云瑞99-601’、‘赣蔗95-108’等14份抗褐锈病品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另8个抗褐锈病品种未检测到抗褐锈病基因Bru1。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褐锈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褐锈病提供了关键技术和优良抗源材料。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长齿蔗茅品系'云滇95-19'和'云滇95-20'抗褐锈病的遗传分析. 张荣跃,李文凤,黄应昆,陆鑫,王晓燕,单红丽,李婕,仓晓燕,尹炯,罗志明. 2020

[2]甘蔗褐锈病菌巢式PCR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 汪涵,吴伟怀,杨旭光,杨先锋,李锐,郑金龙,黄兴,梁艳琼,贺春萍,易克贤. 2017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定性PCR检测方法. 毛芙蓉,李飞武,刘燕妮,刘井莉,潘博. 2015

[4]贵州蔗区甘蔗黄叶病发生情况的分子鉴定. 付瑜华,周玉飞,张正学,雷石富,李向勇,卢加举. 2015

[5]分子检测技术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研究概况. 朱英,刘永翔,黄永会,刘作易. 2013

[6]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生物学与分子检测鉴定. 李海明,吴祖建,陈启建,沈建国. 2011

[7]河南省大蒜病毒病的分子检测. 孙新艳,史亚娟,王振跃,燕照玲,孙虎,施艳. 2016

[8]天津地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与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 金凤媚,薛俊,宋建,于海涛,段红英. 2016

[9]基于LAMP的中药材川贝母真伪鉴别方法的建立. 兰青阔,赵新,陈锐,刘征辉,朱珠,王成,沈晓玲,刘娜,王燕,陈利智,王永. 2019

[10]杀菌剂抗性监测研究进展. 马琳,占绣萍,平新亮. 2010

[11]转基因植物的表型变异、分子检测与遗传分析. 杜春芳,李润植,刘惠民,任志强,李朋波. 2003

[12]宁夏枣疯病植原体分子检测. 魏天军,吴云峰,李百云. 2010

[13]河南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王亚,陈献功,尹海庆,王越涛,杨瑞芳,臧之光,王生轩. 2018

[14]以铭贤169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Ju4的单基因近等基因系构建. 王凤涛,冯晶,蔺瑞明,徐世昌. 2017

[15]重大检疫性害虫玉米根萤叶甲的种特异性SS-CO Ⅰ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王玉生,郭建洋,冼晓青,万方浩,张金良,王福莲,张亚宁. 2019

[16]稻田穗期主要捕食性天敌对两种盲蝽集团内捕食的初步研究. 乔飞,王光华,王雪芹,胡阳,祝增荣,程家安. 2016

[17]柑橘黄龙病快速诊断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肖翠,廖晶晶,何利刚,仝铸,吴黎明,王志静,蒋迎春,黄咏明,孙中海. 2017

[18]河南粳稻抗稻瘟病基因Pi9、Pita和Piz-t的分子检测. 王生轩,李俊周,谢瑛,李勇,李梦琪. 2017

[19]豇豆疫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本金,刘小丽,刘裴清,王荣波,翁启勇,陈庆河. 2018

[20]青海省春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的鉴定及分子检测. 张小娟,侯万伟.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