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处理对广藿香药材中精油组分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威

作者: 李威;高艺;陈瑜珍;黄文洁;晏石娟;莫小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广藿香;精油组分

期刊名称: 时珍国医国药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8 期

页码: 1974-19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采后广藿香药材中精油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石牌广藿香为材料,在全株采收后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正常阴干后进行挥发油含量及广藿香酮、广藿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 广藿香采后喷施茉莉酸甲酯和多效唑,其药材中的精油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7%和85.2%,药材中的广藿香醇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0%和150%。结论 采后喷施茉莉酸甲酯和多效唑能提高广藿香精油含量和精油中的广藿香醇含量。

分类号: R284.1

  • 相关文献

[1]4个食用玫瑰品种在贵阳地区的生物学性状及其精油成分差异. 侯颖辉,李德文,于二汝,罗莉斯,王少铭,冷家归. 2019

[2]几种植物挥发油的抗菌作用研究. 王建国,张国伟,徐贵财,韩静. 2006

[3]不同硝铵比氮素供应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卢丽兰,杨新全,王彩霞,符式龙,梁振益. 2017

[4]广藿香功效及应用进展. 常怡雪,甘君妍,王玮哲,寇新宇,冯志攀,李普旺,杨子明,陈煜. 2019

[5]磷水平对广藿香药效成分的影响. 杨欣,卢丽兰,杨新全,张玉秀,王彩霞,符式龙,魏建和. 2020

[6]钾水平对广藿香生长、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卢丽兰,杨新全,战晴晴,王彩霞,符式龙,梁振益,魏建和. 2020

[7]广藿香遗传基础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吴友根,吴连花,何际婵. 2010

[8]广藿香挥发油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方法比较. 吴友根,吴连花,何际婵. 2011

[9]广藿香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顾艳,梅瑜,徐世强,孙铭阳,周芳,李静宇,王继华. 2022

[10]橡胶林下栽培和露地栽培广藿香精油成分的对比研究. 庞玉新,张影波,吴敏,袁媛,于福来,陈晓鹭,胡璇. 2014

[11]正交设计优化广藿香基因组SRAP扩增体系的研究. 吴友根,郭巧生,何际婵,林尤奋. 2010

[12]珍稀南药广藿香的研究进展. 陈元生. 2007

[13]广藿香内生真菌Fusarium falciforme R16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 袁怡悦,马青云,谢晴宜,吴友根,赵友兴. 2024

[14]广藿香中矿质营养分布特性的研究. 吴友根,郭巧生,林尤奋,何际婵. 2009

[15]广藿香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杨洪早,王东升,张世栋,董书伟,闫宝琪,那立冬,桑梦琪,严作廷. 2017

[16]广藿香不同栽培类型叶表皮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吴友根,吴连花,何际婵,林尤奋,张军锋,范春蕾. 2011

[17]抗菌肽B、D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广藿香的研究. 张家明,孙雪飘,郑学勤. 1997

[18]广藿香对耐药哈维氏弧菌生物膜形成及相关基因的影响研究. 纪佳丽,刘广锋,冯娟,杨文斌,管淑玉. 2018

[19]GC法测定马香苓口服液中百秋李醇含量研究. 杨洪早,李锦宇,王东升,张世栋,董书伟,闫宝琪,那立冬,吴春丽,邓俊,吴冠连,陈新丽,赵留涛,朱凯,梁永喜,严作廷. 2020

[20]广藿香~(60)Co-γ诱变体植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姚宇,李娟玲,李碧英,罗志平,李丽辉,李文革.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