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地区杜仲rDNA的ITS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玉花

作者: 马玉花;杨吉安;贾万忠;冶贵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杜仲;ITS区;ITS-1;ITS-2;5.8SrDNA

期刊名称: 西北林学院学报

ISSN: 1001-7461

年卷期: 2004 年 19 卷 04 期

页码: 16-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运用克隆测序法,对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核糖体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和ITS-2)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仲植物的ITS区序列总长度为587-589 bp,长度变异仅为2 bp,其中ITS-1区为218~219 bp,在ITS-2区为205-206 bp,5.8SrDNA均为164 bp,且高度保守,无变异位点。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杜仲样品同源性均在96.9%以上。根据ITS序列特征构建的系统树,来自同一地区的样品并不一定处于同一分组,而来自不同地区的样品也可能属于同一分组;另外它们的聚类结果与其根据叶型分类的情况也不一致。因而认为只有把杜仲的遗传变异与其它方面的证据和特征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最终确定它们的合理的系统发育关系。

分类号: S567.1

  • 相关文献

[1]魁蚶4个地理群体ITS序列变异及系统发生分析. 周丽青,杨爱国,王清印,吴彪,于涛. 2012

[2]浒苔ITS区的扩增和分析. 汪文俊,王飞久,陈松林,孙修涛,王翔宇,邢士超,王俊. 2008

[3]海南普通野生稻不同居群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分析. 郭安平,彭于发,刘恩平,孔华,林海妹,贺立卡. 2008

[4]海南普通野生稻不同居群rDNAITS区序列的比较分析. 郭安平,彭于发,刘恩平,孔华,林海妹,贺立卡. 2008

[5]中国甘薯小象甲的rDNA ITS-1遗传变异及入侵来源研究. 于海滨,沈江卫,马娟,马辉杰,陈书龙. 2011

[6]中国新发现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的分子鉴定及其内共生菌Rickettsia的检测. 轩景丽,叶福宇,郭建洋,杨利艳,刘万学. 2017

[7]Chelex-100法提取甘薯小象甲DNA及云南地区甘薯小象甲的分子鉴定. 徐可成,董跃丽,杨子祥,韦永贵,黄琼,孙跃先. 2017

[8]内转录间隔区1(ITS-1);用于伊氏锥虫遗传多样性分析的一个争议性标记基因. 田占成,刘光远,谢俊仁,沈辉,张丽艳,张萍,罗金. 2011

[9]海南沼虾ITS-1序列分析. 姚建华,傅洪拓,龚永生,吴滟. 2009

[10]弓形虫ITS-1序列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邵国青,杨莉莉,王继春,刘茂军,周勇岐,孙佩元,杜改梅,吴叙苏,刘冬霞. 2008

[11]不同制干工艺对杜仲叶药效成分的影响. 裴晓红,吴仙,张林鑫,王德凤. 2017

[12]40个杜仲无性系嫁接成活率与接芽萌发枝高生长量的比较试验. 樊光辉. 2008

[13]切梢吸入式处理诱导杜仲2n花粉的研究. 高鹏,康向阳. 2010

[14]瓶浸和棉浸处理对杜仲2n花粉诱导的比较研究. 高鹏,康向阳,王尚德,张平冬,李艳华,尹鸿刚. 2008

[15]杜仲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鉴定. 孙奎,苏印泉. 2011

[16]杜仲BR受体蛋白基因EuBRI1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明月,赵懿琛,赵德刚. 2018

[17]杜仲胶颗粒提取纯化及胶颗粒显微观察研究. 杨正伟,秦利军,赵德刚. 2019

[18]基于GMPGIS的杜仲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 邓阳川,向丽,汤欢,杨俐,李洪运,丁丹丹,叶萌. 2019

[19]杜仲穴盘育苗技术研究. 廖璐婧,张美德,张宇,艾伦强. 2018

[20]转基因杜仲再生体系的优化. 王玲,董旋,谭艾娟,赵德刚,赵懿琛.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