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的性状演变和对黑腐病抗性的转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洁

作者: 张洁;王桂香;韩硕;严红;宗梅;郭宁;刘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交;黑腐病;抗性转育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16 年 43 卷 02 期

页码: 271-2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对黑腐病(Black rot)感病的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 L.,2n=18,CC)‘Korso’和抗病的黑芥(B.nigra,black mustard,2n=16,BB)‘G1/1’的体细胞杂种(简称PFCN,protoplast fusion of cauliflower and Brassica nigra)高代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根据表型特征将其分为4大类:性状介于花椰菜和黑芥之间的中间型材料(M)、向花椰菜过渡的过渡型(M-K)、偏花椰菜型(-K)和花椰菜型(K)。连续5年的黑腐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Korso’的病情指数在44~57之间,表现为耐病到感病;‘G1/1’在12~32之间,表现为抗病,从M、M-K、-K至K型,杂种后代病情指数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M型和M-K型材料表现为高抗至抗病,-K型材料表现为抗病至耐病,K型材料表现为耐病。对2014年的15份典型-K至K型材料进行了形态演变及黑腐病抗性变化追溯:总体上,偏花椰菜的形态转变发生在S1BC4、S5、S1BC3和BC3(S为自交,BC为回交)世代中,伴随着形态的转变,黑腐病病情指数急剧升高;同一年中来源相同或者相近的株系病情指数相差不多。2015年进一步对2014年25个单株的自交后代进行黑腐病抗病性跟踪鉴定:整体上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仅少数株系表现上升;来源相同的衍生株系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且差异不大,说明这些材料系内对黑腐病抗病性逐年趋于稳定。目前获得了6份相对于受体亲本‘Korso’表现出了对黑腐病抗性显著提高的材料:PFCN14-15-4.1、PFCN14-15-5.1、PFCN14-29-1.1和PFCN14-29-1.2,连续3年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并最终稳定在30左右;PFCN14-14-1.1和PFCN14-14-1.2则连续6年保持在20~38之间。

分类号: S436.35

  • 相关文献

[1]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交获得抗黑腐病异附加系新材料. 王桂香,严红,曾兴莹,盛小光,唐宇,韩硕,宗梅,陆坤,刘凡. 2011

[2]花椰菜与黑芥体细胞杂种的生物学特性. 郝薇薇,赵泓,盛小光,陈斌,刘凡. 2008

[3]花椰菜与黑芥非对称体细胞杂种的鉴定分析. 张丽,赵泓,刘凡. 2008

[4]花椰菜与黑芥种间体细胞杂种的获得和鉴定. 张丽,赵泓,陈斌,刘凡. 2008

[5]花椰菜—黑芥渐渗系和异附加系的获得与分析. 吕晶,刘凡,宗梅,韩硕,王幼平,王桂香. 2014

[6]花椰菜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及黑腐病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江汉民,王楠,赵换,孙德岭,宋文芹. 2012

[7]金牌菜花-津雪88. 赵前程. 2007

[8]与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ssp.botrytis)抗黑腐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 刘松,宋文芹,赵前程,陈成彬,孙德岭,陈瑞阳. 2002

[9]花椰菜苗期黑腐病抗病性鉴定. 姚星伟,牛国保,单晓政,刘莉莉,文正华,江汉民,张小丽,孙德岭,兰璞,孙海波,霍建飞. 2018

[10]花椰菜苗期黑腐病抗、感品种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 姚玉荣,霍建飞,郝永娟,贲海燕,王万立. 2020

[11]花椰菜黑腐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姚玉荣,霍建飞,郝永娟,贲海燕,王万立. 2020

[12]大白菜和黑芥种间杂种的获得及鉴定. 温贵聚,赵泓,郭仰东,刘凡. 2008

[13]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的遗传分化及系统演化研究. 伍晓明,许鲲,王汉中,郑普英,陈碧云,宋运淳. 2001

[14]根用芥菜. 张德纯. 2014

[15]新疆昭苏野生油菜与黑芥品种尤嫩斯染色体组型和带型比较研究. 陈庆祥,王兆木,孙卫琳,杜伟,王燕飞. 1991

[16]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体细胞杂交创造种质的研究简要. 严成其. 2001

[17]野生稻与栽培稻体细胞杂交第4代特性研究初报. 皇甫伟国,应成波,裘尧军,陈国,严成其,颜秋生. 2001

[18]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转移疣粒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 朱永生,陈葆棠,余舜武,张端品,张雪琴,颜秋生. 2004

[19]甘薯杂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杨义伶,张雄坚,姚祝芳,罗忠霞,邹宏达,王章英,黄立飞,房伯平. 2018

[20]水稻与大黍不对称休细胞杂交再生植株. 辛化伟,颜秋生.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