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石丽红

作者: 石丽红;唐海明;孙耿;孙梅;龙泽东;文丽;程凯凯;罗尊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期施肥;双季稻田;土壤酸解有机氮;土壤肥力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3345-33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南方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不同耕层(0~10和1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期(36年)定位施肥试验田为平台,系统分析了单独施用化肥(C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和不施肥对照(CK)下双季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及其组分氨基酸氮、氨基糖氮、铵态氮和酸解未知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OM和RF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双季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OM、RF和CF处理双季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比CK增加10.7%~42.6%和12.2%~51.5%。与CF和CK相比,OM和RF处理显著提高了双季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氨基酸氮、铵态氮、酸解未知氮和氨基糖氮含量。不同施肥处理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和非酸解性氮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OM>RF>CF>CK。各施肥处理稻田0~10 cm土壤氨基酸氮、铵态氮、氨基糖氮和非酸解性氮含量均高于10~20 cm土壤。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RF和OM处理有利于增加双季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有机氮含量,增强稻田土壤供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分类号: S511.42%S153.6

  • 相关文献

[1]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一兰,唐海明,程爱武,李益锋,李永,何炜,胡赛晶,王跃平. 2017

[2]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氮素的影响. 唐海明,石丽红,文丽,程凯凯,李超,龙泽东,肖志武,李微艳,郭勇. 2023

[3]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和有机质结构的影响. 蓝贤瑾,刘益仁,侯红乾,吕真真,冀建华,冯兆滨,刘秀梅. 2021

[4]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酸中和容量的影响. 石丽红,孙梅,唐海明,龙泽东,孙耿,文丽,李超,罗尊长. 2022

[5]长期施肥下黑土碳氮和土壤pH的空间变化. 贾立辉,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高洪军. 2017

[6]长期施肥下黑土肥力特征及综合评价.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2015

[7]长期施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变化特征. 龚海青,付海美,徐明岗,郜红建,朱平,高洪军. 2018

[8]华北潮土区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的动态变化. 张水清,黄绍敏,李慧,娄翼来,钱小平,三岛慎一郎,聂胜委,郭斗斗. 2014

[9]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李秀英,赵秉强,李絮花,李燕婷,孙瑞莲,朱鲁生,徐晶,王丽霞,李小平,张夫道. 2005

[10]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肥力的影响. 王伯仁,蔡泽江,李冬初. 2010

[11]长期施氮、磷、钾化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恩科,赵秉强,胡昌浩,李秀英,李燕婷. 2007

[12]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焦晓光,隋跃宇,魏丹,刘真可,黄金花. 2010

[13]不同施肥结构下稻田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的变化. 徐玲,张杨珠,周卫军,周清,曾希柏,夏海螯. 2006

[14]长期施用氮磷钾肥对褐土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国印,茹淑华,孙世友,王凌,耿暖,陈贵今. 2013

[15]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谢如林,曾艳,周柳强,区惠平,朱晓晖,谭宏伟. 2016

[16]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娟,赵秉强,李秀英,Hwat Bing So. 2008

[17]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英文). 谢如林,曾艳,周柳强,区惠平,朱晓晖,谭宏伟. 2017

[18]黑土有机氮肥替代率演变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响应. 龚海青,付海美,徐明岗,郜红建,朱平,高洪军. 2018

[19]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养分调控中的作用. 孙瑞莲,朱鲁生,赵秉强,周启星,徐晶,张夫道. 2004

[20]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持续性的影响. 郑圣先,聂军,鲁艳红,谢坚,杨曾平.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