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臧秀法

作者: 臧秀法;李馨;李世柱;王海翔;黄文明;刘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养分;秸秆覆盖

期刊名称: 农机使用与维修

ISSN: 1002-2538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128-131

摘要: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它利用玉米秸秆来覆盖田地,起到保水保肥、改良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等作用。该文设置了秸秆覆盖还田(RF)和秸秆不还田(CK)两种方式,探究不同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高效利用秸秆还田资源、提升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RF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提升土壤肥力,玉米产量提高20.5%。因此,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利于指导农田管理、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此外,有效利用农作物的残余部分,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治统,凌俊,刘子熙,赵德强,李泽学,周顺利,袁兴茂,李霄鹤,温媛. 2024

[2]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尚洪,朱钟麟,吴婕,刘定辉,王昌全. 2006

[3]风沙半干旱区秸秆覆盖微集水技术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王慧新,颜景波,姜涛,何跃,孙占祥,陈尔冉. 2008

[4]施用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改良剂对盐化潮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邵玉翠,任顺荣,廉晓娟,曾秀文,贺宏达. 2010

[5]施入生活垃圾堆肥对玉米品质、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葛春辉,杨新华,孙九胜,王新勇. 2013

[6]典型黑土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瑞平,谢瑞芝,罗洋,隋鹏祥,郑洪兵,明博,王浩,刘武仁,郑金玉,李少昆. 2024

[7]深松对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王晨,徐婷,谭可菲,刘玉涛. 2022

[8]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鲁剑巍,王允青,许征宇. 2012

[9]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司贤宗,张翔,毛家伟,李亮,李国平,余辉. 2017

[10]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吴婕,朱钟麟,郑家国,姜心禄. 2006

[11]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在东北玉米上的长期综合效应. 侯云鹏,孔丽丽,徐新朋,尹彩侠,张磊,赵胤凯,刘志全,王立春. 2021

[12]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产的影响. 温美娟,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杨思存. 2019

[13]不同耕作措施对黑土碳排放和活性碳库的影响. 贺美,王迎春,王立刚,李成全,王利民. 2016

[14]秸秆还田对东北地区黑土地质构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安鹤峰. 2024

[15]不同耕作与秸秆处理模式对鲁西南潮褐土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韩成卫,孔晓民,郝福庭,宋春林,吴秋平,孙泽强. 2019

[16]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崔彦宏. 2009

[17]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张鑫,隋世江,刘慧颖,安景文. 2014

[18]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水碳氮耦合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日平,赵沛义,韩云飞,刘小月,杜二小,高宇,任永峰,李焕春,张鹏. 2021

[19]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20]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战秀梅,彭靖,李秀龙,李亭亭,韩晓日,宋涛,潘全良.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