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方式与施氮量对玉米茎秆解剖结构及倒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明

作者: 刘明;齐华;张卫建;张振平;李雪霏;宋振伟;于吉琳;吴亚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深松;施氮量;茎秆;倒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3 年 21 卷 01 期

页码: 57-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不同深松方式和施氮量下玉米茎秆解剖结构的变化为研究内容,从微观角度研究玉米倒伏机理及调控措施。结果表明,茎秆表皮厚度、维管束的数量和面积、木质部和韧皮部面积与倒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深松及适量施氮均可调节维管束结构。对倒伏率的影响,维管束面积表现为大维管束大于小维管束;维管束内部结构表现为韧皮部面积大于木质部面积。深松和施氮均提高了维管束的输送效率。玉米倒伏率与茎秆中含氮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含磷量和含钾量的关系不密切。玉米茎秆的抗折强度与倒伏率呈负相关关系,适量增施氮肥可提高茎秆的抗折强度。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结合隔行深松,玉米茎秆维管束内部结构发达、输送效率最高、抗折强度最大、倒伏率最低。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特性研究. 郝玉波,于洋,钱春荣,宫秀杰,李梁,姜宇博,吕国依. 2020

[2]氮、磷、钾肥对玉米倒伏及其产量的影响. 孙世贤,戴俊英,顾慰连. 1989

[3]玉米抗倒伏的研究进展. 丰光,黄长玲,邢锦丰. 2008

[4]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 马延华,王庆祥. 2012

[5]化控剂对东北春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郝玉波,于洋,钱春荣,宫秀杰,李梁,姜宇博,来永才,葛选良,赵杨. 2017

[6]化控剂对东北春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郝玉波,于洋,钱春荣,宫秀杰,李梁,姜宇博,来永才. 2017

[7]施氮和深松对春玉米根系性状的影响研究. 张凤路,刘鑫,张怡明,李少昆,谢瑞芝,修文雯,牛兴奎. 2012

[8]叶鞘对杂交水稻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研究. 金文雨,张玉烛,魏中伟. 2021

[9]高供氮水平下不同硅肥对水稻茎秆特征的影响. 刘红芳,宋阿琳,范分良,李兆君,梁永超. 2018

[10]水稻茎秆性状的研究进展. 江云珠,沈希宏,曹立勇. 2012

[11]水稻倒伏研究现状. 马国辉. 2004

[12]密度和施氮量对丘陵区机播夏玉米产量及倒伏影响研究. 陈红琳,沈学善,王昌桃,张玉兰,刘定辉. 2012

[13]玉米茎秆糖含量的积累规律. 卞云龙,邓德祥,孙东雷,印志同,王益军,谢庆春,贾波,程金荣. 2011

[14]玉米茎秆压碎强度遗传改良效果. 徐新,任雪娇,栾奕,苏义臣,李蓉,杨伟光. 2017

[15]遮荫对玉米茎秆形态特征、穿刺强度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刘仲发,勾玲,赵明,张保军. 2011

[16]玉米抗倒性与茎秆穿刺力和拉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丰光,刘志芳,吴宇锦,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2010

[17]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倒伏率的关系. 邓妍,王创云,赵丽,张丽光,郭虹霞,王陆军,牛学谦,王美霞. 2017

[18]玉米乳熟期茎秆木质素含量的遗传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 2016

[19]玉米茎秆木质素含量的初步遗传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李东林,杨国伟,任晓亮. 2015

[20]玉米茎秆耐穿刺强度的倒伏遗传研究. 丰光,刘志芳,李妍妍,邢锦丰,黄长玲.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