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系列白毛茶新品种(系)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卓敏

作者: 卓敏;乔小燕;操君喜;吴华玲;韩雪文;陈栋;李助明;谢汉茂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丹霞;茶树品种;白茶;品质特征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3 年 40 卷 16 期

页码: 98-1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粤北仁化白毛茶群体中选育出的丹霞1号、2号(CK)、3号、5号、6号、8号、9号10号和13号等9个无性系新品种(系)的芽叶性状及其1芽1叶原料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参试新品种(系)芽叶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可划分为芽头特大、肥大(壮)、细长,叶形长椭圆、椭圆和圆形,叶色深绿、绿、浅绿或黄绿,叶质柔软、硬、硬厚,叶身内折、平、稍背卷等3大类;(2)制茶感官审评显示,6个新品种(系)加工的白茶品质特征各异,但都是适制"甜醇鲜爽、花香毫香凸显"型高级白茶,其中:丹霞1号制作白茶呈现出"蜜韵花香型"感官特征,丹霞3号表现为独特、愉快的"脂粉香带药香",丹霞5号具有愉快的"松木甜香",丹霞8号为浓郁、愉快的"芳草气带草果药香",丹霞6号、9号芽头肥大、茸毛亮白,兰香甜韵浓郁持久;丹霞10号呈现细腻、愉快的"柠檬香(柚叶)香气",丹霞13号综合品质稍差,表现为"清甜微花香"特点;除丹霞13号综合得分稍低于丹霞2号对照外,其他各个新品种(系)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均达到或超过对照种,综合品质次序表现为:丹霞1号≥丹霞9号≥丹霞8号﹥丹霞5号≥丹霞10号≥丹霞6号﹥丹霞3号≥丹霞2号﹥丹霞13号。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福建茶区茶树品种的搭配种植. 尤志明,郭吉春. 2008

[2]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宜宾早茶品质比较分析. 王玮,刘飞,肖罗丹,刘跃云. 2024

[3]'茗科1号'等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陈林,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余文权,尤志明. 2019

[4]不同品种和工艺条件对白茶品质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夏长杙,杨天根,翟精武,蒲璐璐,刘亚兵,王敏,杨慧. 2024

[5]高γ-氨基丁酸白茶品种适制性研究. 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章细英. 2014

[6]福云杂交后代茶树新品种(系)白茶适制性研究. 崔宏春,黄海涛,郑旭霞,赵芸,张建勇,敖存,师大亮,窦立耿. 2023

[7]萎凋及发酵时间对广东丹霞红茶香气及品质的影响. 王秋霜,凌彩金,乔小燕,陈栋,操君喜,吴华玲. 2019

[8]试论湄潭翠芽与湄江翠片的差别. 郑世英,申东. 2009

[9]菜用甘薯新品系主要品质特征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 梅新,杨新笋,何建军,施建斌,刘意,蔡沙,涂艳华,陈学玲,焦春海. 2016

[10]淡腌青鱼加工过程、制品品质特征和安全性评价. 郭全友,董艺伟,李保国,姜朝军. 2017

[11]福州3个鲜食橄榄品种(系)的果实品质特征与香气组分分析. 赖瑞联,冯新,陈瑾,陈义挺,吴如健. 2020

[12]陈香六堡茶品质特征及香气质量评价方法建立. 温立香,张芬,何梅珍,黄寿辉,彭靖茹,林家威,袁冬寅,陈家献. 2021

[13]西藏苏格绵羊不同部位肉品质特征与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周雨. 2019

[14]方山玉叶. 谢宁波,陈朝锦. 1993

[15]淡腌大黄鱼贮藏中的品质变化及腐败菌分析. 许钟,郭全友. 2008

[16]不同等级云岭永川秀芽茶叶品质特征研究. 张莹,钟应富,袁林颖,罗红玉,邬秀宏. 2015

[17]海南农垦红茶、绿茶品质分析研究. 张威,吴海江,马桂岑,张颖彬,柴云峰,陈利燕,周苏娟,刘新,鲁成银. 2018

[18]靖安白茶制茶品质及管理、加工技术. 黄利,曾永强,陈克彪,陈裕林,肖志良,王伟伟,江和源. 2023

[19]长江中下游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郭洪海,杨丽萍,李新华,杨萍,万书波,王荣富,周可金. 2010

[20]墨脱县主栽茶树品种生物学特性与品质特征研究. 毛娟.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