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炭疽病菌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丽

作者: 刘丽;刘长远;王辉;关天舒;于舒怡;李柏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形态学鉴定;ITS序列测定;同源性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7 年 35 期

页码: 132-136

摘要: 为揭示葡萄炭疽病菌种类和遗传特征,给深入研究该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对不同地区的26株葡萄炭疽病菌通过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及同源性研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病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上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病菌菌落为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呈绒状或絮状,分生孢子为圆柱形或圆筒状,单孢,无色;测得病菌ITS序列为500 bp左右,鉴定病原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不同地区葡萄炭疽菌的r DNA-ITS序列同源性高,亲缘关系比较近,但是各菌株间存在着遗传差异,并且菌株之间差异与地理来源和品种无明显的相关性。

分类号: S436.631.15

  • 相关文献

[1]不同栽培条件辣椒疫霉菌ITS序列同源性分析. 王辉,刘长远,王铎,赵奎华,梁春浩,关天舒. 2013

[2]辽宁地区辣椒疫病菌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王辉,刘长远,赵奎华,孙军德. 2011

[3]中国部分棉区棉花轮纹斑病病原菌“种”的初步鉴定. 李莎,简桂良,司宁,齐放军. 2014

[4]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复配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活性与田间防效(英文). 吉沐祥,刘吉祥,王建华,彭燕琼,李国平. 2017

[5]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刘吉祥,吉沐祥,芮东明,杨勇,陈宏州,杨敬辉. 2017

[6]枯草芽孢杆菌与吡唑醚菌酯及其混配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与田间防病效果(英文). 吉沐祥,毛妮妮,李国平,姚克兵,刘吉祥,陈宏州,吴祥,郭建,芮东明. 2015

[7]葡萄炭疽病有益微生物筛选及控病效果研究. 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梁春浩,关天舒,王辉,王璐. 2011

[8]葡萄果实内固形物含量与炭疽病发生相关性研究. 梁春浩,刘长远,刘丽,赵奎华. 2011

[9]几种生物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的抑制效果. 田淑芬,张娜. 2011

[10]叶菌唑与肟菌酯及其复配对葡萄炭疽病菌及白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效. 吉沐祥,邬劫,王晓琳,黄洁雪,朱建飞,饶斌. 2019

[11]福建省葡萄果实病害调查及微生态制剂田间应用研究. 杨晓,胡海瑶,王宇,陈婷,王琦,雷龑. 2020

[12]4省(区)葡萄果实病害发生与危害调查. 杨晓,龚林忠,张瑛,陈徐飞,王梦瑶,张楠,王琦. 2021

[13]葡萄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王忠跃,李兴红,燕继晔,孔繁芳,赵灵杰. 2010

[14]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翟浩,王涛,李晓军,张勇. 2015

[15]福建葡萄炭疽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雷龑,林雄杰,陈婷,刘鑫铭,蔡盛华,范国成. 2014

[16]葡萄炭疽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和残留安全性评价. 马桂梅,普继雄,孙秀梅,马泽辉,杨跃明,张俊祥. 2022

[17]硅酸钠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侯珲,周增强,王丽,王生荣. 2016

[18]葡萄炭疽病可视化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王贤达,郑巧美,陈婷,刘鑫铭,蔡盛华. 2016

[19]葡萄抗炭疽病QTL的初步定位分析. 高晓铭,刘崇怀,张国海,张颖,姜建福,孙海生,樊秀彩. 2016

[20]胶孢炭疽菌侵染不同抗性葡萄叶片的转录组学分析. 沈才琦,孙磊,张颖,姜建福,刘崇怀,樊秀彩.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