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丹丹

作者: 李丹丹;徐义刚;李梦圆;王昱;邱索平;高会江;高慎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溶藻弧菌;Collagenase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年卷期: 2015 年 08 期

页码: 69-71+7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建立溶藻弧菌(VA)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VACollagenase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VA的方法。结果显示,对15株实验菌株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只有VA菌株检测为阳性,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8cfu/mL;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样品重复检测4次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该检测方法对采集的165份样品进行检测,共计检出2份VA阳性样品,与SN/T2564-2010行标法检测结果一致,显示了良好的实用性。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溶藻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丹丹,徐义刚,李梦圆,王昱,邱索平,高会江,高慎阳. 2016

[2]基于双启动引物PCR方法检测溶藻弧菌的研究. 李丹丹,徐义刚,邱索平,王昱,高会江,高慎阳. 2016

[3]6种中草药对2株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比较. 刘克奉. 2013

[4]半滑舌鳎弧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徐晓丽,叶红梅,侯纯强,蔡琰,钟文慧,李贺密. 2017

[5]溶藻弧菌ZJ-T小RNA srvg23535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功能初探. 邓益琴,陈偿,苏友禄,程长洪,马红玲,刘松林,冯娟. 2019

[6]绿海龟源溶藻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叶明彬,陈华灵,冯国清,梁志凌,端金霞,刘振兴,观玉安. 2020

[7]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主要外膜蛋白和多糖抗原. 董传甫,林天龙,许斌福,龚晖,林能锋. 2004

[8]杂色鲍幼苗“急性死亡脱落症”病原菌分析. 刘广锋,周世宁,徐力文,王瑞旋,王江勇,陈毕生. 2006

[9]养殖长茎葡萄蕨藻黑褐病的病原学研究. 张艳楠,王印庚,刘福利,廖梅杰,李彬,张正,梁洲瑞,于永翔,荣小军. 2020

[10]养殖环境及贝源溶藻弧菌MLST分型及其毒力基因、耐药性分析. 郑玉东,张翔,姚梦丽,谷莉,黄博闻,辛鲁生,白昌明,王崇明,唐小千. 2024

[11]麻保沙星对主要海洋致病性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菌后效应. 李晖,李健,张喆,潘鲁青. 2010

[12]三种海螵蛸的处理方法及抗菌活性研究. 朱文静,陈四清,谢国驷,李杰,田蕊,刘宇岩,边力,胡文革. 2021

[13]鳗弧菌和溶藻弧菌二联疫苗对大菱鲆的免疫效果. 曹宏梅,李健,战文斌. 2006

[14]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茵和恩诺沙星对迟缓爱德华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房文红,周凯. 2005

[15]凡纳滨对虾繁育系统菌群结构及优势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唐苗苗,王印庚,王春元,张正,廖梅杰,李彬,荣小军,葛建龙,于永翔. 2023

[16]夏季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阈值. 张文泽,王印庚,廖梅杰,荣小军,李彬,张正,李华,范瑞用. 2015

[17]斜带石斑鱼3种致病性弧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李宁求,白俊杰,吴淑勤,劳海华,石存斌,潘厚军,叶星,简清. 2005

[18]溶藻弧菌感染对剑尾鱼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万文菊,王纪亭,石存斌,吴淑勤. 2007

[19]中国明对虾弧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周凯,来琦芳. 2005

[20]大黄鱼溶藻弧菌外膜蛋白ISCOMs的免疫效果初步研究. 许斌福,林能锋,俞伏松,林天龙.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