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云录

作者: 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暖;开放式增温;冬小麦;籽粒品质;淀粉;蛋白质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1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302-3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气候变暖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冬春季和夜间的增温趋势显著。参考国外先进的田间开放式增温方法,2007—2009年在江苏南京开展了昼夜不同增温对冬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研究。全天、白天和夜间3种增温处理分别显著提前了冬小麦的灌浆期,并改变了灌浆期高于32℃高温的出现时间和天数,引起了籽粒中淀粉组分、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的明显变化。3种增温处理中,冬小麦总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提高了籽粒中直/支淀粉的比例。其中白天增温的直/支比最高,两年分别比对照提高6.9%和46.2%。增温处理使籽粒中总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并呈现对照>白天>夜间>全天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全天、白天和夜间增温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两年平均分别下降9.1%、5.4%、6.9%。增温处理对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比较复杂,但两年结果表明,白天增温对蛋白质组分的影响趋势一致,均为清蛋白含量最低、球蛋白含量最高、谷/醇比最低。上述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不仅将影响作物的生育时期,而且还直接影响温度高低。增温对冬小麦品质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年份及变暖情景之间的增温效应差异显著。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非对称性增温对水稻品种南粳44米质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董文军,田云录,张彬,陈金,张卫建. 2011

[2]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3]非对称性增温对江淮粳稻植株源库特征的影响. 杨忠良,来永才,田云录,张彬,孟英,陈金,唐傲,张喜娟. 2016

[4]增温对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郑成岩,邓艾兴,LATIFMANESH Hojatollah,宋振伟,张俊,王利,张卫建. 2017

[5]夜间增温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张明乾,陈金,郭嘉,田云录,杨世佳,张丽,杨冰,张卫建. 2013

[6]气候变暖对保定冬小麦的影响──以容城为例. 孙小诺,王蓉蓉,刘胜尧,魏丽欣,董泽亮,吴云龙. 2019

[7]石家庄地区冬小麦适播期时空变化分析. 吴云龙,李丽平,刘胜尧,范凤翠,贾建明. 2015

[8]麦田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增温效果. 郑建初,张彬,陈金,董文军,杨飞,张卫建. 2010

[9]夜间增温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 张明乾,韩证仿,陈金,郭嘉,田云录,张彬,杨冰,张卫建. 2012

[10]青藏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气温升高的响应特征. 郑成岩,陈长青,张鑫,宋振伟,邓艾兴,张保明,王利,毛浓文,张卫建. 2014

[11]2001—2009年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 高辉明,张正斌,徐萍,杨引福,卫云宗,刘新月. 2013

[12]氮磷钾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赵辉,周琴,范雪梅,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张爱君. 2004

[13]冬小麦叶片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 王之杰,黄文江,马智宏,王北洪,赵春江,赵明. 2004

[14]红边参数在作物营养诊断和品质预报上的应用. 黄文江,赵春江,王纪华,王锦地,马智宏. 2004

[15]冬小麦品质的影响因素及高光谱遥感监测方法. 黄文江,王纪华,刘良云,赵春江,宋晓宇,马智宏. 2004

[16]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张礼军,张耀辉,鲁清林,白玉龙,周刚,汪恒兴,张文涛,白斌,周洁,何春雨. 2017

[17]调亏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其关系的调控效应. 刘小飞,费良军,段爱旺,刘祖贵,孟兆江. 2019

[18]新疆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遗传差异与关联分析. 马艳明,娄鸿耀,王威,孙娜,颜国荣,张胜军,刘杰,倪中福,徐麟. 2024

[19]氮磷配施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华才宇,姚翠琴,李启光. 1992

[20]新疆冬麦地方品种资源品质评价. 林世兰,姚翠琴,刘平方. 198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