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和施磷对2种牧草生物量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德

作者: 张德;龙会英;曾丽萍;刘屹湘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柱花草;扭黄茅;间作;施磷;生物量;氮磷吸收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77-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设置不同种植模式(单作和间作)和2个磷水平(不施P:P0;P:P75),研究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和施磷对牧草生物量、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株行距均为50 cm条件下,施磷提高了间作体系中扭黄茅生物量的30.10%和氮吸收量的21.51%,但减少了柱花草地上部生物量5.53%和氮、磷吸收量的3.73%和3.18%.2015年,相对扭黄茅地上部生物量,P75水平下,与柱花草间作显著高于扭黄茅单作31.00%(P<0.05).与未施磷对比,施磷条件下,柱花草和扭黄茅间作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增加41.31%和52.68%.2个磷水平下的土地当量比(LER)、间作系统生产力(SP)及牧草种间竞争能力(A)无明显差异(P>0.05).在间作系统中,相对柱花草,其与扭黄茅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说明柱花草在间作系统中为弱竞争作物.氮磷吸收方面,2015年,P0和P75水平下,间作体系中的柱花草氮、磷吸收量显著低于柱花草单作67.74%(P0)和67.19%(P75)(P<0.05),扭黄茅氮吸收量高于扭黄茅单作5.79%(P0)和44.28%(P75),而磷吸收量高于单作13.80%(P0)和6.61%(P75).

分类号: S543.9%S541.9

  • 相关文献

[1]间作与施氮对牧草生物量、种间竞争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龙会英,张德,曾丽萍,何光熊,赵秀梅. 2020

[2]氮磷肥对柱花草与扭黄茅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赵秀梅,龙会英,金杰,张德. 2017

[3]LED光质对水培瞿麦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赵姣姣,杨其长,刘文科. 2013

[4]生草栽培对火龙果果园土壤特性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匡石滋,田世尧,段冬洋,凡超. 2015

[5]海南半干旱地区芒果间作柱花草及作物效益初探(英文). 白昌军,刘国道,何华玄,王东劲. 2003

[6]荔枝园间作柱花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承臻,袁秉琛,王燕茹,蓝俊,罗丽娟,虞道耿. 2024

[7]土壤质地对柱花草生长发育、生物量及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龙会英,张德,金杰. 2017

[8]灌溉对柱花草和坚尼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张明忠,史亮涛,龙会英,金杰,纪中华. 2011

[9]间作玉米对大豆鼓粒期产量与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春杰,谭春燕,陈佳琴,刘作易,龚丽娜,朱星陶. 2015

[10]半干旱区箭舌豌豆播期对间作马铃薯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绪成,于显枫,马一凡,侯慧芝,王红丽,方彦杰. 2020

[11]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P、Fe、Zn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的影响. 岳骞,纪正青,盛婧,许乃霞,朱普平,王鑫,宗焦,郭智,李庆魁,朱曦. 2023

[12]水分和养分添加对扭黄茅刈割后补偿作用的影响. 孙毅,闫帮国,何光熊,张梦寅,和润莲,史亮涛. 2019

[13]干热河谷区土壤水分胁迫下扭黄茅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及其模拟. 赵丽,贺玉晓,魏雅丽,金杰,刘刚才,熊东红,苏正安. 2016

[14]不同水力负荷下薄荷去除养殖水氮磷研究. 陈检锋,王志远,尹梅,陈华,苏帆,卫坚强,高朝双,洪丽芳,付利波. 2019

[15]黔中地区玉米-小麦轮作体系磷肥利用率及环境风险研究. 文雄,胡岗,范成五,秦松. 2021

[16]不同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的表观贡献. 张志勇,郑建初,刘海琴,陈留根,严少华. 2011

[17]氮水平和形态对水培桔梗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赵姣姣,杨其长,刘文科. 2013

[18]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产养殖尾水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梅耀萍,吴本丽,黄龙,吴仓仓,陈静,陈夏君,何吉祥. 2025

[19]施磷对干旱胁迫下苦荞生长及磷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赵海霞,裴红宾,张永清,高振峰,董馥慧. 2019

[20]播种方式和施磷对冬小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刘冲,贾永红,张金汕,孙鹏,罗四维,王欢,李鹏,石书兵.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