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小麦生产变化和特点及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孔令聪

作者: 孔令聪;汪建来;姜涛;张耀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安徽;小麦生产;种植面积;品种抗病性;品种选育;水利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持续发展

期刊名称: 农业现代化研究

ISSN: 1000-0275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518-521,5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分析了安徽小麦的发展变化历程和特点,认为安徽小麦具有生产地位上升、种植面积南扩、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安徽小麦成为新的增长极等特点。指出安徽小麦存在品种抗病性不强、自然灾害偏重发生、耕作管理较粗放、农田灌溉设施不配套、普惠制补贴政策效应难以持续等问题。提出稳定发展安徽小麦生产,要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强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加大小麦品种选育力度与优化布局、培育新型主体,加大小麦生产支持力度。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加强小麦管理 防冻减灾夺丰收. 赵广才,丁斌,吕修涛. 2008

[2]山东省小麦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杨阳,张晓艳. 2017

[3]苏南沿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思考. 施荣华,郭凤梅,郭九林,张继林. 2006

[4]宁夏葡萄酒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技术创新. 李玉鼎,李欣,张光弟,王国珍. 2010

[5]安徽蚕业生产的现状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黄德辉,范涛,孙家羿,童晓琪,孙怀珍,李庆宝. 2009

[6]吉林省设施草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曹嘉芮,李艳军,闫海洋,王娜,霍云龙,刘佳遥,金荣德. 2024

[7]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灌溉技术应用情况调查分析——基于山东省47个粮食主产县(市)的调查. 刘静,周玉玺,李明辉. 2016

[8]豫鲁皖三省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 乔奇,吴立人. 2000

[9]豫鲁皖三处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 乔奇. 2000

[10]四川省常规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初报. 姚革,刘正德,牛永春. 2005

[11]玉米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分析及品种间作的控病效果. 甘林,苏光秋,代玉立,韦忠耿,张回灿,郑利剑,滕振勇,杨秀娟. 2020

[12]亚麻品种抗枯萎病性鉴定. 刘信义,陈书龙,孙茜,何德田,吴亚男. 1993

[13]玉米茎腐病原及栽培与发病关系. 罗畔池,张成和,刘爱国,王月恋,张小青,孔令晓,霍志清,刘庆义. 1993

[14]我国西部小麦主要病虫害无公害治理对策探讨. 谢水仙,陈扬林,秦庆明. 2000

[15]葡萄褐斑病品种抗性鉴定及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梁春浩,刘丽,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 2014

[16]意大利硬粒小麦和面包小麦推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 F.Casulli,M.Pasquini,段霞瑜. 2001

[17]棉花抗病品种叶片特异蛋白对黄萎病菌毒素钝化作用初步研究. 简桂良,卢美光,肖崇刚. 2004

[18]2009~2010年度陕、甘、川三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监测. 高洁,段霞瑜,周益林. 2010

[19]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鉴定技术的契合度分析. 马军韬,张国民,王永力,邓凌韦,王南博,高洪儒,任洋,宫秀杰. 2023

[20]以菌土覆盖法鉴定玉米品种对茎腐病抗性的研究. 王丽娟,董怀玉,董智,张明会,刘可杰,杨蕾.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