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杂交稻的新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娄希祉

作者: 娄希祉;毛昌祥;李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稻;新质源;繁殖制种;优势预测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88 年 21 卷 06 期

页码: 3-8

摘要: 本文综述了我国杂交稻80年代以来的多项成就。选配了一批高产优质、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熟期的新组合;改进和完善了高产模式栽培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了制种产量;在杂交稻的遗传规律、优势预测、生理生化、形态解剖等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了新的深入。最后,作者还针对科研生产上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分子标记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谭祖猛,李云昌,胡琼,梅德圣,程计华. 2008

[2]高产杂交稻先农123号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钟家富,徐顺辉,张春,梁木根,李春生. 2008

[3]试论淮北地区杂交粳稻的发展. 刘超. 2001

[4]水稻两用温敏核不育系孟S的选育与应用. 黎金玲,黎海佩,劳立群. 2010

[5]早籼优质香稻不育系秋香A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严钦泉. 2011

[6]三系粳型不育系徐9201A的选育及其利用. 刘超,王健康,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徐家安. 2003

[7]高单宁糯高粱不育系1609A的选育及繁殖制种技术. 孙远涛,刘天朋,龙文靖,丁国祥,赵甘霖,向箭宇,李元,倪先林. 2023

[8]高配合力宜机收糯高粱不育系54A的选育. 孙远涛,龙文靖,李元,刘天朋,丁国祥,赵甘霖,向箭宇,黄磊,倪先林. 2024

[9]利用油葵泌蜜规律确定繁殖中最适播期. 陈寅初,段维. 1997

[10]节水抗旱杂交稻品种亲本花期调节技术. 杜兴彬,夏龙平,余新桥. 2015

[11]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功能叶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刘少华,陈国祥,胡艳,吕川根,吴国荣,杨艳华. 2004

[12]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刘文炳,郑旋,林琼,林志强,曾海清,张水金,杨东. 2010

[13]水分胁迫对高产杂交稻功能叶光能转换特性的影响. 刘少华,陈国祥,吕川根,杨艳华. 2010

[14]中国杂交稻在马达加斯加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蔡海亚,刘国湘,游艾青,徐得泽,周雷,符友知,张兴中,焦春海. 2016

[15]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氮素需求的比较. 龚红兵,周义文,曾生元,钱华飞,李闯,刁立平,林添资,景德道,余波,盛生兰. 2011

[16]耐冷杂交稻黔优301在贵州省不同生态地区的表现. 甘雨,严宗卜,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杨占烈. 2007

[17]近十年广西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病害抗性水平及育种方向分析. 唐梅,孙富,罗同平,潘文兴,于松保. 2015

[18]杂交稻新组合比较试验初报. 黄文武,凌强青. 2012

[19]影响福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气象因素分析. 张翊,张水金,夏淑英,杨东,游晴如,涂诗航,郑家团,黄庭旭. 2010

[20]杂交稻新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胡荣华,王牡丹,王海凤,张书标,马洪丽.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