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下灰茶尺蛾种群两性生命表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争

作者: 袁争;张家侠;曹士先

作者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武夷岩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茶树;灰茶尺蛾;两性生命表;r对策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672-352X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7-1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灰茶尺蛾是安徽及周边省份重点防控的茶树害虫之一。以年龄-阶段特定两性生命表为研究手段,以得出其种群特征,从而为控制其种群增长规模提供参考。结果如下:(1)灰茶尺蛾内禀增长率r=0.1883,周限增长率λ=1.207 2,净增殖率R_0=248.65粒,平均世代周期T=29.24 d。(2)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在卵期至3龄幼虫期等4个阶段中较高,其峰值依次为1、0.839 1、0.824 4与0.838 8。(3)3条生殖力曲线(f_(xj)、m_x、l_xm_x)均于初产卵历约28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7.76粒、85.63粒和65.67粒;生殖价值V_(xj)曲线在初产卵历约27 d时达到峰值,为307.25粒;生命期望最大值e_(0,1)=27.60d。由以上结果可得出:恒温下(26±1)℃,灰茶尺蛾种群属于r对策者,且种群处于扩增状态;自初产卵历约31 d始,灰茶尺蛾种群特定年龄存活率(l_x)急剧下降,直至成虫全部死亡;雌成虫期是灰茶尺蛾种群增长的重要贡献因子,其对后代的主要贡献集中于初产卵历经约27~28 d之时。

分类号: S435.711

  • 相关文献

[1]3种抗生素处理对灰茶尺蛾内生菌群的影响. 王志博,白家赫,周孝贵,郭华伟,肖强. 2021

[2]两近缘种茶尺蠖的抗菌肽基因在抵抗EoNPV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差异. 毛腾飞,付建玉,孙亮,周孝贵,白家赫,肖强. 2017

[3]灰茶尺蛾性信息素的初步研究. 罗宗秀,李兆群,蔡晓明,边磊,陈宗懋. 2016

[4]我国华东地区两种茶尺蛾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姜楠,刘淑仙,薛大勇,唐美君,肖强. 2014

[5]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两近缘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 白家赫,唐美君,殷坤山,王志博,肖强. 2018

[6]浙江茶区茶尺蠖两近缘种的遗传分化及分布. 白家赫,王志博,肖强. 2018

[7]韭蛆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及饲养效果比较. 周仙红,张思聪,庄乾营,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翟一凡,于毅. 2015

[8]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对螟黄赤眼蜂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王坤,王甦,宋丽芳,张帆,李永丹. 2014

[9]miR-263干扰对麦长管蚜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吴林源,闫艺,魏国华,朱勋,李祥瑞,张云慧. 2024

[10]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生长发育及适合度的影响. 赵静,陈珍珍,郑方强,张帆,印象初,许永玉. 2012

[11]不同湿度下烟草甲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的构建. 杨绍佳,邱雯雯,史梦竹,郭燕青,林凌鸿,吴梅香,傅建炜. 2018

[12]苹果全爪螨在吉尔吉斯与金冠苹果上的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 闫文涛,仇贵生,张怀江,马春森. 2012

[13]基于功能反应和两性生命表评价番茄潜叶蛾的取食能力和生长发育. 周军辉,罗文芳,何伟,孙晓军,仲卫娟,许建军. 2023

[14]叶面分离Bt及对茶树主要害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张灵玲,林晶,骆兰,方昉,黄天培,徐金汉,吴光远,王庆森,关雄. 2005

[15]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16]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 魏进,段婷婷,朱淮武,廖国会. 2011

[17]贵州省茶园蓟马类害虫的研究概况. 吕召云,周玉锋,孟泽洪. 2013

[18]全国茶树品种区试贵州点的表现. 周富裕,刘红梅,姚雍静. 2009

[19]茶树机采与手采结合是必由之路. 刘红梅. 2007

[20]生长调节剂在茶树抗性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陈娟.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