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乌龙茶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最佳悬挂密度试验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卫虎
作者: 冯卫虎;蔡小勇;曹士先;徐鹍鸬;李兆群;徐杰;晁倩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闽北乌龙茶区;性信息素;诱捕器;灰茶尺蠖;种群数量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43-45,52
摘要: 为探索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闽北乌龙茶区最佳悬挂密度及其对后代幼虫的防治效果,设置每667 m2茶园放置2套、4套、6套诱捕器和不放置诱捕器等不同处理,调查各处理下灰茶尺蠖成虫诱集数量和后代幼虫种群数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悬挂密度下诱捕器平均诱虫数量为(14.33±5.24)头/周,4次调查诱捕害虫总数达到102头;其中,以每667 m2放置4套诱捕器为闽北乌龙茶茶园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悬挂密度,最佳悬挂密度处理区内的第一代幼虫种群数量最低,平均为(2.00±0.58)头,而CK为(4.33±1.86)头。
分类号: S435.711
- 相关文献
[1]电击式性信息素灰茶尺蠖诱捕器的研发与应用. 季慧华,胡锦召,兰建军,杨宇宙,钟小玉,边磊,罗宗秀. 2022
[2]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效果试验. 彭玉萍,吴明耀,罗宗秀,蔡红兵,李承江. 2018
[3]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罗宗秀,苏亮,李兆群,刘岩,蔡晓明,边磊,辛肇军,陈宗懋. 2018
[4]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和诱捕器组合的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左文,巩中军,祝增荣,杜永均,陈灿,程家安. 2008
[5]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成虫对不同诱捕器的趋性研究. 朱更瑞,王新卫,方伟超,冯义彬,王小丽,陈领豫,胡晓晶. 2014
[6]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评价. 刘金利,崔丽贤,程晓燕,乐文全,张朝红,张海娥,徐金涛,高丽娟,冉辛拓. 2014
[7]一种改进的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的效果. 赵奇,田本志,赵成德,李良,王忠武,柳云波. 2000
[8]几种因素对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影响. 肖留斌,柏立新,刘艳青,石学娟,谭永安. 2010
[9]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智能化监测. 陈韶萍,赵健,何玉仙,翁启勇,黄美玲,池美香,梁勇,邱荣洲. 2022
[10]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许国庆,蔡忠杰,刘培斌. 2008
[11]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诱捕试验. 赵巧芝,刘金利,徐金涛. 2012
[12]几种因素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量的影响. 李丽莉,张思聪,张安盛,门兴元,周仙红,于毅. 2012
[13]桃园不同世代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比较. 赵志国,高利华,杨慧娟,孔维娜,张金桐,马瑞燕. 2013
[14]灰茶尺蠖在湖南的发生与防治. . 2004
[15]基于转录组数据高通量发掘灰茶尺蠖微卫星标记. 王定锋,李良德,李慧玲,李金玉,吴光远. 2021
[16]思南茶园茶尺蠖的分子鉴定. 孟泽洪,李帅,赵兴丽,杨文,周玉锋. 2019
[17]绿光光照强度对灰茶尺蠖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乔利,张天海,周国涛,耿书宝,蒋月丽,潘鹏亮,雷振山. 2023
[18]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李红,唐美君,郭华伟,王志博,肖强. 2020
[19]灰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 葛超美,殷坤山,唐美君,肖强. 2016
[20]茶园害虫"双胞胎"-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肖强.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茶丽纹象甲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研究
作者:付楠霞;罗宗秀;李兆群;边磊;修春丽;周利;陈宗懋;蔡晓明
关键词:茶丽纹象甲;形态;生物学;垂直分布;求偶交配行为;趋光性
-
阳荷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徐杰;袁理春;石瑶;孙宏伟;张云波;周琼;宁德富
关键词:阳荷;玉米;间作;高产栽培
-
茶棍蓟马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
作者:张凤阁;蔡晓明;罗宗秀;边磊;李兆群;付楠霞;周利;陈宗懋;修春丽
关键词:茶棍蓟马;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综合治理
-
2023年茶树病虫害防控研究进展
作者:蔡晓明;边磊;罗宗秀;李兆群;修春丽;付楠霞;陈宗懋
关键词:茶树;病虫害防控;研究进展;2023
-
基于形态特征、COI基因序列和杂交试验的云南茶园小绿叶蝉种类鉴定
作者:孟召娜;楚博;罗宗秀;李兆群;边磊;修春丽;付楠霞;赵远艳;胡艳萍;陈宗懋;蔡晓明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云南;雄性生殖器;COI;杂交
-
米饭咀嚼过程中质地感知差异形成解析
作者:尹娴婷;陈晓宇;胡嘉莉;朱玲;张晖;洪雁;徐杰;张雅媛
关键词:米饭;咀嚼;理化特性;质地解析
-
对叶百部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作者:石瑶;汤红丽;孔凡旭;胡明举;徐杰;袁理春
关键词:对叶百部;种子;质量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