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时期及干燥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海鸥

作者: 王海鸥;胡志超;陈守江;扶庆权;张伟;王蓉蓉;谢焕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干燥;品质控制;收获;花生;后熟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7 年 33 卷 22 期

页码: 292-30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不同收获期和后熟干燥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泰花5号花生为试验对象,采用在株晾干法、鲜摘晾干法、鲜摘催干法3种方法对3个时期收获的花生进行后熟干燥品质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收获期中,在株晾干法花生百果质量、百仁质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该后熟干燥方法的增重作用随收获期提前而更明显(P<0.05);但在相同后熟干燥方法中,提前2周收获的干燥荚果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均显著低于前1周和原定收期收获的花生荚果(P<0.05)。自然晾晒干燥期间,在株晾干花生果壳、果仁含水率均高于同期鲜摘晾干果壳、果仁含水率,两种晾干方式含水率差异在初期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直至达到相当的最终含水率。鲜摘晾干和鲜摘催干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而在株晾干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3%、2%左右;而收获期越早,果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越低。在果仁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上,鲜摘晾干、在株晾干果仁与新鲜果仁未见差异(P>0.05),但机械催干果仁显著低于新鲜果仁(P<0.05)。在果仁氨基酸组成方面,经3种不同后熟干燥方法后,8种主要氨基酸及氨基酸总含量均呈现在株晾干含量最高、鲜摘晾干其次、机械催干最低的差异(P<0.05)。在株晾干花生果柄横断面显微结构观察表明,果柄在干燥初期仍保留对水分、养分等物质输导、贮藏的空间通道,为荚果的物质代谢和积累提供必要条件。该研究结果为花生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荷花粉真空脉动干燥特性和干燥品质. 方小明,张晓琳,王军,张茜,肖红伟,刘嫣红,巨浩羽,梁珊,高振江. 2016

[2]三种干燥技术对红枣脆片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钱婧雅,张茜,王军,方小明,张卫鹏,高振江,刘嫣红,肖红伟. 2016

[3]杏鲍菇转轮除湿热泵干燥系统结构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 王教领,宋卫东,金诚谦,丁天航,王明友,吴今姬,刘自畅. 2019

[4]乙醇浸渍对切片茄子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赵海燕,方小明,王军,巨浩羽,张月敬,陈兴付,张茜,刘嫣红,高振江,肖红伟. 2016

[5]苦杏仁去皮热风干燥适宜温度提高油脂品质. 焦中高,吕真真,刘杰超,张春岭,刘慧,杨文博,王思新. 2016

[6]不同干燥方式对柠檬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王海鸥,谢焕雄,陈守江,扶庆权,王蓉蓉,张伟,胡志超. 2017

[7]环境与栽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吴关庭,夏英武. 1994

[8]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特征及减损潜力研究. 高利伟,许世卫,李哲敏,成升魁,喻闻,张永恩,李灯华,王禹,吴晨. 2016

[9]花生品质对其蛋白质凝胶性的影响. 王丽,王强,刘红芝,刘丽,杜寅,张建书. 2012

[10]花生膜下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胡宝忱,李绍会. 2013

[11]我国花生气力输送技术与应用现状. 高学梅,魏海,刘敏基,吴惠昌,胡志超,谢焕雄. 2019

[12]国内外花生收获机械化现状与发展. 胡志超,王海鸥,彭宝良,田立佳,计福来. 2006

[13]花生收获期低温对荚果晾晒的鉴定与评价. 于树涛,王力夫,尤淑丽,董敬超,殷业超,周文雨,王传堂. 2022

[14]收获前黄曲霉毒素对花生污染的研究. 郑亚萍,王才斌. 1993

[15]我国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 胡志超,王海鸥,胡良龙. 2010

[16]4HZB―2A花生摘果机的设计与试验. 王伯凯,胡志超,吴努,张延化,王海鸥. 2012

[17]5H-1.5A型花生换向通风干燥机研制. 颜建春,谢焕雄,魏海,吴惠昌,高景魁,徐弘博. 2019

[18]我国花生机械化干燥生产现状与发展. 周巾英,罗晶,何家林,朱雪晶,冯健雄. 2019

[19]热风、微波及其联合干燥对花生营养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王童,杨慧,朱广成,王招招,谢永康,韩俊豪,翟辰璐,路风银. 2021

[20]南果梨贮藏保鲜技术. 宣景宏,孙万河,张红,王春强.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