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壮素滴施时期对冬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永强

作者: 张永强;陈传信;聂石辉;徐其江;赛力汗·赛;雷钧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矮壮素滴施;滴灌;冬小麦;植株性状;抗倒伏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3 年 60 卷 008 期

页码: 1873-18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矮壮素不同滴施时期对冬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措施,分析矮壮素最佳滴施时期,为新疆滴灌小麦抗倒伏及其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 年,采用盆栽模拟大田滴灌模式,在前期研究得出最佳矮壮素滴施量4 500 mL/hm2的基础上,设置返青期(S1)、起身期(S2)、拔节期(S3)和不滴施矮壮素对照(S0)共4 个不同矮壮素滴施时期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滴灌小麦株高、茎粗、重心高度、基部第2 节间特征、抗倒伏指数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起身期滴施矮壮素较返青期和拔节期对小麦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的效果更明显,起身期滴施矮壮素小麦基部第2 节间最短为 4.07 cm、直径最大为 3.38 mm、壁厚最大为0.543 mm、节间充实度最大为25.57 mg/cm、抗折力最大为5.44 N、茎秆抗倒伏指数最大为15.96 N/m.与S0 处理相比,矮壮素滴施提高了小麦单茎生物量,以S2 处理小麦单茎生物量最大为3.42 g/茎.可孕小穗S1 处理最多,不孕小穗S0 最多,穗粒数S1 处理最多为 38.50 粒;穗粒重以S2 处理最重为 1.68 g,其与S1、S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S0 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滴施矮壮素均能降低滴灌小麦的株高,提高其茎秆抗倒伏性,但以起身期滴施效果最佳.

分类号: S512

  • 相关文献

[1]滴灌高产小麦新春40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陈光伦,樊哲儒,张跃强,李剑峰,王重,俞钧山. 2015

[2]化控剂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调节效应. 马瑞琦,亓振,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冯金凤,孙敏,赵广才. 2018

[3]挖土受损农田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生理参数的影响. 李白玉,王和洲,高阳,陈金平,刘安能,武鹏举. 2009

[4]滴灌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 薛丽华,胡锐,赛力汗,雷钧杰,乔旭,陈兴武. 2013

[5]氮肥运筹对滴灌冬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永强,齐晓晓,张璐,董慧云,陈传信,赛力汗·赛,薛丽华,陈兴武,雷钧杰. 2020

[6]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茎部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梁玉超,张永强,石书兵,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雷钧杰. 2017

[7]新疆滴灌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马兆亭,雷钧杰,刘艳祥. 2020

[8]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和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白田田,裴新涌,关小康,杨明达,张鹏钰,王静丽,王和洲,王同朝. 2017

[9]山东滴灌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李虎,陈静,王立刚,王迎春. 2017

[10]不同水氮处理对滴灌冬小麦田耗水特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连佳,薛丽华,孙乾坤,章建新. 2016

[11]水肥运筹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调控效应研究. 崔月,张宏芝,赵奇,刘建鹤. 2018

[12]石河子滴灌冬小麦高产氮磷最小需求研究. 曾胜和,高志建,何江勇,张磊,刘瑜. 2011

[13]灌水方式和施肥组合对冬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影响. 陈海情,黄超,刘栩辰,巩文军,孙蒙强,张雅娟,王兴鹏,刘战东. 2023

[14]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雷钧杰,张永强,梁玉超,赛力汗·赛,薛丽华,张宏芝,乔旭,王成,陈兴武. 2015

[15]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 雷钧杰,张永强,赛力汗·赛,薛丽华,梁玉超,张宏芝,陈兴武,王志敏. 2017

[16]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雷钧杰,张永强,王成,赛力汗·赛,薛丽华,乔旭,张宏芝,梁玉超,陈兴武. 2015

[17]干旱胁迫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汤秋香,林涛,董文杰,石书兵. 2015

[18]施氮量对新疆滴灌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其小气候特征的影响. 雷钧杰,张永强,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范贵强,王志敏. 2017

[19]北疆滴灌小麦平衡施用氮磷效应研究. 梁飞,曾胜和,张磊,何江勇. 2012

[20]追氮比例对滴灌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张永强,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梁玉超,雷钧杰.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