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免耕技术对土壤生态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媛

作者: 高媛;李苗;王银方;赛力汗·赛;翁琴;孙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免耕技术;土壤;生态学效应

期刊名称: 农村经济与科技

ISSN: 1007-7103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1-3

摘要: 免耕栽培是一种节本增效、环境友好、保护土壤的技术模式。从免耕技术对土壤肥力、土壤水热性能和田间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三方面梳理国内外关于玉米免耕技术对土壤生态学效应影响的研究文献,发现有研究偏重于免耕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保水能力和田间微生物活性,显著减少农田氨挥发,降低土壤容重等方面,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别很大。因此,玉米免耕栽培的研究和应用在地域的综合考虑方面略有不足,今后应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免耕栽培方式和栽培制度,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S513%S154.1

  • 相关文献

[1]浅谈玉米免耕技术及免耕深施肥精密播种机发展现状. 李军. 2009

[2]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重要生物资源长期生态学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建议. 陈越,庄志猛,于振良,陈领,胡景杰. 2009

[3]水稻高产栽培中肥料运筹对害虫种群的生态学效应. 何英豪,皮丕登,唐汇国,刘朝友. 2000

[4]玉米免耕技术气候适宜性评价. 翟治芬,严昌荣,何文清,刘恩科,李迎春,王丽丽. 2012

[5]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2003

[6]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大豆和土壤中的氟噻乙草酯残留. 秦立新,张盈,伍贵方,段婷婷. 2015

[7]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和土壤中的氟磺隆. 秦立新,陈科远,张盈,段婷婷. 2014

[8]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玉米及其土壤丁基嘧啶磷残留的方法. 陈湘燕,陈科远,段婷婷. 2014

[9]玉米高产稳产土壤条件分析及调控措施研究. 徐航,尹枝瑞,刘志全,王玉贞,吴巍,张大光. 2000

[10]吉林省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土壤调控技术研究. 郭金瑞,边秀芝,闫孝贡,刘剑钊,任军. 2008

[11]甲基碘磺隆钠盐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 梁林,张爱娟,翟淑华,李永新,刘伟. 2015

[12]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和土壤中绿麦隆的方法. 张馨予. 2016

[13]丙环唑·嘧菌酯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 李辉,刘磊,张玉婷,邵辉,李娜,李晶,宋淑荣,郭永泽. 2014

[14]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和土壤中噻酮磺隆-异噁唑草酮及其代谢物残留. 王东,闫思月,贾春虹,赵尔成. 2017

[15]秸秆生物炭对黄土区农田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卢晋晶,郜春花,李建华,靳东升,卢朝东,董云中. 2017

[16]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杨钊,尚建明,陈玉梁. 2019

[17]基于土壤异质背景的玉米秸秆覆盖度遥感反演. 黄晋宇,刘忠,万炜,刘之榆,王佳莹,王思. 2020

[18]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朱晓丹,贾春虹,赵尔成,陈莉,余苹中,靖俊杰,贺敏. 2019

[19]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快速检测玉米及土壤中莠去津残留. 廖晓兰,徐军,董丰收,程莉,刘新刚,张盈,郑永权. 2010

[20]玉米秸秆还田对旱田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的探索. 刘春光,程正海,武俊男.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