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种子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内源抑制物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新如

作者: 叶新如;张前荣;陈敏氡;王彬;朱海生;温庆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瓜;休眠特性;内源抑制物;GC-MS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011 期

页码: 141-1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探究内源抑制物对冬瓜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冬瓜种子的休眠原因及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冬瓜种子为材料,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冬瓜种子种皮和种胚的甲醇粗提液进行分离得到不同有机相(石油醚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和水相,测定各分离相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和模拟研究法,分析冬瓜种子内源抑制物种类、含量及有机化合物的抑制活性。采用55~75℃热水浸泡30 min或250~1 000 mg/L GA3浸泡20~120 min,能有效解除冬瓜种子休眠。冬瓜种子的种皮和种胚分离得到的各分离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和乙醚相抑制作用最强。采用GC-MS技术检测到冬瓜种皮、种胚分别存在34、39种有机化合物,主要为有机酸类、醇类等物质,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机化合物包括2-羟基吡啶、棕榈酸、十八烷酸、2-羟基丙酸等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冬瓜种子的休眠解除和休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642.3%S634

  • 相关文献

[1]冬瓜种子的休眠特性研究. 叶新如,刘建汀,裘波音,李永平,朱海生,温庆放. 2023

[2]白藓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研究. 韩月乔,于营,王志清,欧阳艳飞,郭靖. 2015

[3]不同生境下陇东苜蓿种子产量和休眠特性的研究. 余玲,王彦荣. 2003

[4]8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和休眠特性研究. 余玲,王彦荣,郭正刚,毛玉林. 2004

[5]冬瓜种子休眠类型初探. 曹鑫鑫,高瞻,廖道龙,刘子凡,苏祺睿. 2021

[6]水稻种子休眠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邹文雄,吴伟,关亚静,曹栋栋,卞晓波,施德云,丁丽玲. 2021

[7]马铃薯的休眠特性及其生理调控研究. 孙茂林,杨万林,李树莲,Enrique Chujoy. 2004

[8]不同种薯处理方式下云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及休眠对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李超,白建明,姚春光,包丽仙,梁淑敏,杨妍,隋启君. 2024

[9]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Vp-1基因的分离与功能分析. 高东尧,徐兆师,马有志,徐慧君,李彦舫,孙金海,原亚萍,夏兰琴. 2008

[10]马铃薯不同育种材料微型薯休眠特性及调控试验研究. 杨万林,隋启君. 2004

[11]马铃薯不同基因型微型薯休眠特性及其调控研究. 杨万林,隋启君. 2003

[12]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王威豪,刘百龙,黎兆安,谢丽萍,韦善富,毛昌祥,宋智萍. 2010

[13]春季冬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陈勤平,何永祥,吴春玲. 2011

[14]海南冬瓜褐斑病病原鉴定. 曾向萍,王会芳,何舒,符美英,田威,罗激光,肖敏. 2020

[15]冬瓜砧木新品种“海砧1号”的选育. 朱白婢,胡艳平,云天海,冯学杰,朱国鹏,廖道龙. 2018

[16]冬瓜嫁接砧木评价及其产量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廖道龙,冯学杰,朱白俾,王敏. 2017

[17]冬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志芳,闫晋强,韩向峰,谢大森,刘文睿,伍倩慧,江彪. 2021

[18]啶酰菌胺在冬瓜、辣椒和花椰菜中的残留特征及使用安全性评价. 李瑞娟,刘同金,梁慧,房锋,梁林,冯义志,潘金菊,于建垒,李如美. 2021

[19]镁和微量矿质元素对黑皮冬瓜外观和品质的影响. 李灿,陈晓东,郑卓越,焦嘉斌,李强,张福锁,谢大森,何裕志,张白鸽. 2021

[20]嫁接冬瓜干物质以及氮、磷、钾养分累积与分配特性研究. 廖道龙,张文,王小娟,云天海,胡艳平,陈贻诵.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