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红外预处理温度对花生油香气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松丽

作者: 魏松丽;黄纪念;张丽霞;孙强;孙晓静;金璐;宋国辉;周泽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外预处理;花生油;香气组成;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科技

ISSN: 1005-9989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149-1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研究采用红外辐射技术对花生油进行预处理。首先对红外辐射预处理后花生油的风险因子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花生油样品中苯并芘含量、酸价、过氧化值最高分别为3.91μg/kg、0.27 mg/g和0.020 g/100 g,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表明红外辐射技术用于制备浓香花生油切实可行。在明确花生油样品香气成分的基础上,对不同温度下花生油样品的风味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探究红外预处理温度对花生油香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红外辐射预处理有助于丰富花生油的香气组成,增加花生油的焙烤香气,降低生腥味,但温度过高容易使焦糊味、辛辣味等不良风味增加。花生油样品的挥发性化合物共有4个主成分,其中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3.145%,可涵盖花生油样品香气的大部分信息;不同红外预处理温度下花生油的代表性呈香物质各异。

分类号: TS225.12

  • 相关文献

[1]决定不同类型甜瓜果实品质差异的关键性状. 徐伟欣,刘莉,佘建华,周莉,刘翔,张少慧,李志文. 2014

[2]“桂热2号”红茶香气组成研究. . 2019

[3]不同酵母发酵的可可果酒香气成分分析. 房一明,李恒,胡荣锁,贺书珍,赖剑雄,谭乐和. 2016

[4]藤茶中香气组成的气相色谱测定. 王华夫,游小清. 1996

[5]几种烟熏茶的香气组成. 王华夫,刘仲华,游小清,李名君. 1991

[6]海南薄纱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彭群华,周怀胜,段学俊,周益俊,周建勇,施江,林智. 2021

[7]花生油的抗氧化性研究. 徐鹤龙,陈俊标,方志伟,陈杰,王春玲,彭小江,谢玉钊. 2008

[8]花生油过氧化值和酸值近红外分析模型构建. 张欣,唐月异,王秀贞,吴琪,孙全喜,王志伟,刘婷,王传堂. 2018

[9]"利用花生油下脚料和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杨庆利. 2006

[10]两种冷榨花生油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于淼,周玥彤,马佳慧,石太渊,鲁明,付欣,张良晨. 2019

[11]光皮木瓜原花青素提取物对不同饱和度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吕亭亭,秦召,刘华敏,马宇翔,王守涛,郑永战,汪学德. 2021

[12]3种坚果油的挥发性成分提取及关键风味成分分析. 贾潇,周琦,杨旖旎. 2020

[13]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花生油的工艺优化. 杨庆利,朱凤,张初署,于丽娜,毕洁,禹山林. 2009

[14]我国花生油供求格局及市场走势分析. 周建华,付伟铮. 2011

[15]花生油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孔维威,孔维丽,袁瑞奇,张玉亭,祝秀花,韩玉娥,康源春. 2015

[16]花生油与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分的比较研究. 胡彦,沈清清,张铁,丁友芳,温春秀,谢晓亮. 2014

[17]羟基酪醇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梁丰,李雪,王伟,张玉,齐千慧,仪淑敏,李一楠,陈玲婷. 2023

[18]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的危害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 李万福,李一聪. 2015

[19]食用抗氧化剂对花生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陈俊标,徐鹤龙,彭晓江,王春玲. 2005

[20]油用花生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加工适宜性研究. 王丽,刘红芝,刘丽,石爱民,胡晖,杨颖,王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