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温带典型树种春季物候期水溶性化合物δ13C变化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旭

作者: 赵旭;鲁绍伟;李少宁;徐晓天;赵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植物器官;水溶性化合物;物候期;环境因子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2 年 33 卷 006 期

页码: 1466-14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植物水溶性化合物δ13C(δ13Cwsc)的春季物候节律性变化规律,以我国暖温带地区典型树种油松和刺槐为研究对象,测定春季物候期两树种各器官的δ13Cwsc,探究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松和刺槐各器官的δ13Cwsc差异性显著.油松的新梢最大(-25.03‰±0.01‰),非光合作用器官比光合器官高0.83‰~1.8‰,两树种的地上部分普遍低于地下部分.随着物候节律推移,两树种采取不同的碳存储策略.油松在顶芽开放时所需碳源从近端老叶中获取;展叶始期老叶积累的光合产物不能满足新稍和根系生长所需碳,90%依赖于枝干碳储备;叶充分展开后新老叶光合机能恢复,逐渐补给枝干消耗的碳.刺槐在叶芽开放和展叶始期,枝干作为主要碳源向新生叶和根系传送;叶充分展开后具备光合固碳能力的成熟叶成为主要碳源.主成分分析发现,观测期气温、≥10℃积温、日照时长和太阳辐射为δ13Cwsc的主要影响因子,可解释δ13Cwsc变异的86.3%.两树种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饱和水气压差、≥10℃积温和日照时长呈显著正相关.影响植物δ13Cwsc的主要环境因子随物候进程不断变化.本研究可为准确估算区域典型树种春季器官的碳分配格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森林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分类号: S718.5

  • 相关文献

[1]牦牛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稳定碳、氮同位素分馏效应. 李继荣,刘鑫,王君,曹晓钢,次顿. 2023

[2]转PEPC基因水稻种质的稳定光合生理特性. 凌丽俐,林宏辉,焦德茂. 2006

[3]脱甲河水系CH_4关键产生途径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特征. 赵强,吕成文,秦晓波,吴红宝,万运帆,廖育林,鲁艳红,王斌,李勇. 2018

[4]土壤水分时间变异对油麦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 刘迪川,王转,朱国龙,龙怀玉,徐爱国,张认连. 2022

[5]小麦制粉产品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特征. 刘宏艳,郭波莉,魏帅,姜涛,张森燊,魏益民. 2017

[6]加工对牛肉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周九庆,郭波莉,魏益民,张国权,魏帅,赵海燕,张磊. 2014

[7]生物技术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续)一、生物技术的概念和组织培养. 黄贞光. 2001

[8]沙地樟子松幼苗干旱致死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王凯,沈潮,曹鹏,宋立宁,于国庆. 2018

[9]干旱胁迫对杨树幼苗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分配格局的影响. 王凯,李依杭,姜涛,姚宏佳,詹舒婷. 2017

[10]基于物理的植物器官实时变形模拟. 陆声链,赵春江,郭新宇,李长峰,乔晓军. 2008

[11]干旱胁迫对科尔沁沙地榆树幼苗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王凯,沈潮,孙冰,王潇楠,魏东,吕林有. 2018

[12]LED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系列(三)LED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杨雅婷,肖平,胡永逵,杨其长. 2009

[13]蔗糖转化酶抑制蛋白研究进展. 杨月,程远,阮美颖,王荣青,叶青静,姚祝平,周国治,万红建. 2023

[14]北京夏植黄瓜内生真菌区系研究. 慕林轩,牛永春,邓晖. 2010

[15]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的植物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任丽萍,范海延,宋铁锋,王珊珊,刘晶瑜. 2011

[16]园艺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一)发展概况及应用价值. 王纪方,贾春兰. 1995

[17]乙烯对绞股蓝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和皂苷含量的影响. 王婷,张世鑫,潘凤溜,彭小列,田维敏,刘世彪. 2021

[18]油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干旱胁迫的阶段性响应. 王宗琰,王凯,姜涛,曹鹏,孙菊,王道涵. 2018

[19]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退化群落灌草不同器官N、P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 俞月凤,韦建华,胡钧铭,张俊辉,李婷婷,郑富海,张野,苏利荣,何铁光. 2024

[20]棉花早衰形成原因及防治策略. 姜腾飞,简桂良,齐放军.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