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在春小麦上的表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亦勤

作者: 魏亦勤;李红霞;刘旺清;张双喜;裘敏;王存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06 年 25 卷 10 期

页码: 78-79+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具有粘果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的K、Ven小麦雄性不育系与普通小麦的核质互作及细胞质的不良效应较低,在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上最有价值和利用前景,试验针对西北春麦区生态条件,直接引用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Ven、K质1 B/1 R易位小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利用西北春麦区现主栽或新育成的春麦品种(系)作为广泛测交的测验种,应用于春性杂种小麦。结果不育系表现育性稳定,细胞质效应小,春性较春麦品种弱,生长发育快,株高较矮,丰产性较差。因此,今后生产应用应转育丰产性好的春性Ven质和K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测交筛选高恢复性恢复系。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自交系冀161对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CMS)的不育性及恢复性研究. 马春红,赵璞,及增发,彭巧慧,李良英,甄占萍,贾银锁. 2014

[2]高粱异胞质雄性不育系利用的研究. 解艳华,焦少杰,王黎明,苏德峰,申中宝. 2006

[3]甜菜雄性不育系在优势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胡文信,何毓娟. 1995

[4]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越冬抗寒性鉴定与相关性分析. 刘吉敏,周瑞阳,潘凤英,王佳妹,李健,李初荚,赵洪涛. 2012

[5]小麦Q型、AL型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力的比较研究. 田笑明,吴玉珍,穆培源,韩新年,张吉贞. 1998

[6]小麦辐射雄性不育系89AR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王岳光,杨典洱,王琳清,王斌. 2002

[7]小麦辐射雄性不育系85EA和89AR的育性及杂种优势. 王岳光,王琳清,施巾帼,孙国庆. 2002

[8]临型小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性能的研究. 仇松英,许钢垣. 1997

[9]不同施硅肥水平对小麦生产的效应探讨. 王志春. 2007

[10]立式旋耕方式下氮肥不同减施量对小麦产量效应的影响. 聂胜委,张浩光,许纪东,张巧萍,张玉亭. 2020

[11]旋耕方式下氮肥不同减施量对小麦产量效应的影响. 许纪东,聂胜委,张巧萍,范春燕,张玉亭,张浩光,何宁. 2019

[12]旱地不同土壤培肥技术效应研究. 吕军杰,李俊红,丁志强,吴会军,张洁,姚宇卿. 2014

[13]小麦种子太空诱变效应研究. 张美荣,双志福,张瑞仙. 2002

[14]离子注入小麦的变异效应. 甘斌杰,杨赞林,张少华,沈正兴. 1993

[15]驻马店主要土类玉米小麦一体化施用钾肥效应研究. 易玉林,张翔,郭中义. 2012

[16]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6006的选育和恢复性研究. 马春红,李九云,陈霞,秦君,孙世刚,郭秀林,郑彦平,李广敏. 2004

[17]芸薹属栽培种细胞质的分子标记鉴别. 梁龙兵,林香,喻时周,皮明雪,张敏琴,王仙萍,向阳,赵继献. 2019

[18]生长前期叶面喷施乙烯利对甘蔗茎细胞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李杨瑞,林炎坤,林鉴钊,李素丽,周维永. 2002

[19]大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SCAR标记开发. 高莉敏,董飞,霍雨猛,刘冰江,缪军,陈运起. 2013

[20]高温对现生植物细胞质的影响(英文). 李楠,邓焕祥,张文虎,杜开和,王鑫.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