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覆盖与深翻两种还田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尧
作者: 梁尧;蔡红光;杨丽;程松;张水梅;袁静超;刘剑钊;刘松涛;任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有机碳;土壤;团聚体;秸秆还田;黑土;固碳速率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133-14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秸秆还田是实现东北黑土肥力提升与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明确玉米秸秆覆盖与深翻还田下土壤有机碳(SOC, Soil Organic Carbon)的变化及其在团聚体中的固持特征,对于揭示秸秆还田后黑土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与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黑土区中部6 a定位试验,选择常规种植(CK)、秸秆覆盖还田(SM, Stovers Mulching)和秸秆深翻还田(SI, Stovers Incorporation)3个处理,对0~10、>10~20、>20~30及>30~40 cm土层SOC含量、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中有机碳(OC, Organic Carbon)含量进行了分析与测定,并对各处理年均碳投入量、SOC储量与土壤固碳速率等进行了估算。与CK相比,SM处理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SOC含量,增幅为22.4%,但对10~40cm土层SOC含量无显著影响;SI处理显著增加了0~40cm土层SOC含量,增幅为18.1%~41.5%,以>20~30cm的增幅最突出。与SM处理相比,SI处理0~10 cm土层SOC储量显著低于前者,而>20~30 cm土层SOC储量反之。6 a间,SM处理耕层(0~20 cm)与亚耕层(>20~40 cm)土壤固碳速率分别为1.34和0.77 Mg/(hm2·a),SI处理为0.85和1.74 Mg/(hm2·a)。秸秆不同还田方式显著改变了0~40 cm土层团聚体分布及其中OC含量。与CK相比,SM显著增加了耕层大团聚体(>0.25 mm)比例与平均质量直径(MWD, Mean Weight Diameter),SI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团聚体MWD,且对10~40 cm土层团聚结构的改善作用优于SM;SM处理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2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OC含量,SI处理不仅增加了0~10 cm土层>2 mm粒级团聚体OC含量,也显著提高了1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OC含量。在黑土区,秸秆覆盖还田对SOC的提升主要集中于表层,秸秆深翻还田促进了0~40cm土层SOC积累与土壤团聚结构的改善。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华北平原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刘学彤,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李月英. 2025
[2]玉米秸秆源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刘婷慧,范围,闫金垚,张畅,张水梅,程松,袁静超,刘剑钊,任军,梁尧,蔡红光. 2024
[3]化肥配施不同剂量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与腐殖酸分布的影响. 梁尧,苑亚茹,韩晓增,李禄军,邹文秀,任军,李刚. 2016
[4]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基于多级团聚体结构的物理和化学保护作用. 刘思佳,关松,张晋京,任军,蔡红光,安娜,宋欣蔚. 2019
[5]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孟庆英,邹洪涛,韩艳玉,张春峰. 2019
[6]粉碎与颗粒秸秆高量还田对黑土亚耕层土壤有机碳的提升效应. 丛萍,逄焕成,王婧,刘娜,李玉义,张莉. 2020
[7]秸秆还田对连作玉米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李艳,李玉梅,刘峥宇,孟祥海,胡颖慧,金梁,王伟,蔡姗姗,魏丹. 2019
[8]天津污灌区菜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重金属含量特征. 王润珑,徐应明,王农,孙约兵. 2018
[9]长期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的作用. 李景,吴会军,武雪萍,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郑凯,刘志平. 2015
[10]不同作物种植对光伏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的影响. 李馨妤,孙东滨,张孟豪,林晓钦,钟鹤森,庞煜龚,周波,张池. 2024
[11]15年保护性耕作对黄土坡耕地区土壤及团聚体固碳效应的影响. 李景,吴会军,武雪萍,蔡典雄,王碧胜,梁国鹏,姚宇卿,吕军杰. 2015
[12]深松和秸秆还田对旋耕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田慎重,张玉凤,边文范,董亮,Jiafa Luo,郭洪海. 2020
[13]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固氮能力及作物产量. 张丹,付斌,胡万里,翟丽梅,刘宏斌,陈安强,盖霞普,张亦涛,刘剑,王洪媛. 2017
[14]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李双翼,侯淑艳,窦森,高洪军,董炜华. 2024
[15]旋耕转深松和秸秆还田增加农田土壤团聚体碳库. 田慎重,王瑜,张玉凤,边文范,董亮,罗加法,郭洪海. 2017
[16]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华北潮土土壤有机碳的固存变化. 黄少辉,杨军芳,杨云马,邢素丽,韩宝文,刘孟朝,何萍,贾良良. 2019
[17]秸秆还田下褐土易氧化有机碳及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征. 史康婕,周怀平,解文艳,杨振兴,程曼. 2017
[18]施用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安婷婷,汪景宽,李双异,于树,朱平. 2008
[19]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陈盈,闫颖,张满利,何红波,解宏图,张旭东,朱平. 2008
[20]长期不同施肥下黑土和红壤团聚体氮库分布特征. 刘震,徐明岗,段英华,张丽娟,张毅功.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有机替代下盐碱土团聚体速效养分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顾鑫;王丽娜;任翠梅;杨丽;李娜;宋敏超;王迪
关键词:有机物料;盐碱土;土壤团聚体;速效养分;化学计量比
-
还田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特征及其节肥潜力的影响
作者:刘熙明;袁静超;梁尧;刘剑钊;任军;高强;冯国忠;蔡红光
关键词:还田方式;还田量;腐解特征;养分释放
-
杏与扁桃属间远缘杂交后代的SSR标记亲子鉴定
作者:张俊环;张美玲;杨丽;姜凤超;王玉柱;于文剑;孙浩元
关键词:杏;扁桃;远缘杂交;SSR标记;亲子鉴定
-
杏光合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及主效基因挖掘
作者:姜凤超;杨丽;张俊环;张美玲;于文剑;孙浩元
关键词:杏;F1群体;光合性状;遗传变异;QTL定位
-
铁蛋白与犬α干扰素的融合表达及抗病毒活性检测
作者:宋若楠;刘春草;李航;王真真;贾楠楠;朱杰;李传峰;程松;梁留存;刘光清;王金泉;孟春春
关键词:铁蛋白;犬α干扰素;融合表达;抗病毒活性
-
上海市宠物疫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建议
作者:王笑;程松;梁留存;汤傲星;孟春春;李传峰;朱杰;刘光清
关键词:宠物;门诊病例;统计分析;传染病
-
玉米秸秆源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作者:刘婷慧;范围;闫金垚;张畅;张水梅;程松;袁静超;刘剑钊;任军;梁尧;蔡红光
关键词:黑土;秸秆;生物炭;有机碳;全氮;团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