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湖南湖北两省野生大豆种群表型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瑞珍

作者: 王瑞珍;赵朝森;程春明;王克晶;李向华;赵现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大豆;性状变异;种群;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09 年 21 卷 12 期

页码: 1-4

摘要: 利用数量统计分析对我国中部湖南、湖北两省11个野生大豆种群的9个生育期、形态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成熟期、分枝数、叶宽、中部茎粗和荚大小外,其余性状在种群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以9个性状为依据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11个种群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湖北和湖南两省野生大豆的表型主要差异表现在开花期、叶长、叶宽、叶长与叶宽比和基部茎粗等5个性状上。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渤海湾津唐沿海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种群高盐碱胁迫反应. 肖鑫辉,李向华,王克晶. 2010

[2]渤海湾津唐沿海野生大豆(Glycinesoja)种群高盐碱胁迫反应. 肖鑫辉,李向华,王克晶. 2010

[3]45份红三叶种质表观性状变异研究. 张鹤山,王志勇,陈志宏,熊军波,田宏,陆娇云,刘洋. 2020

[4]不同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陈爱国,吴禹,崔晓光,王岩,李兆波,路明祥,孟未来. 2014

[5]不同原生境来源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SMV)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陈爱国,王岩,孟未来,李兆波,崔晓光,吴禹. 2020

[6]寒地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的评价和聚类分析. 李炜,毕影东,刘淼,王玲,邸树峰,刘建新,樊超,杨光,梁文卫,来永才. 2021

[7]基于SSR标记的山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海平,陈妍,王志,王海岗,周建萍. 2019

[8]野生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感反应及聚类分析. 张淑珍,徐鹏飞,靳立梅,陈维元,吴俊江,李文滨,陈晨. 2009

[9]华北地区四个野生大豆保护区野生大豆种子耐盐性的比较研究. 费雪姣,刘晓冬,赵洪锟,刘宪虎,王玉民. 2011

[10]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吴禹,沈军,陈爱国,王岩,李兆波,孟未来,崔晓光,路明祥. 2012

[11]辽宁省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吴禹,陈爱国,王岩,李兆波,路明祥,孟未来,崔晓光. 2015

[12]北京地区野生大豆天然种群表型结构分析. 严茂粉,李向华,王克晶,刘亚南. 2008

[13]重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区域居群表型多样性初步分析. 陈红,张志良,王克晶,张继君,李泽碧,曾宪琪,贾兰,李向华. 2010

[14]不同高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与鉴定. 吴奇,周宇飞,高悦,张姣,陈冰嬬,许文娟,黄瑞冬. 2016

[15]春谷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赵术伟. 2001

[16]红鳍东方纯体型性状选育指标的综合判定. 王新安,马爱军,庄志猛,陆丽君,李伟业,翟介明. 2012

[17]28份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陈正武,陈娟,龚雪,张小琴. 2015

[18]斑茅野生种质资源SRAP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建波,鄢家俊,白史且,张蕴薇,刀志学,李达旭,张昌兵,游明鸿,张玉. 2013

[19]甘薯主要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李育明,黄迎冬,何素兰,杨洪康. 2007

[20]12个鲜食大豆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和遗传距离分析. 姜永平,吴春芳,陈惠.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